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历史成语故事:偷梁换柱

历史成语故事:偷梁换柱

【成语拼音】t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出处】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后来演变成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成语释义】用手托起房梁,换掉折断的柱子。比喻人的力气大。 后来演变成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偷梁换柱还是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之一。

【朝歌渊源】殷商末年帝乙、帝辛的国都在沬(朝歌)。帝辛即纣王,力大无比,

【成语故事】

大约3100年前,朝歌还叫做沬邑,是商王朝的国都。沬邑最早作为都城,可以追溯到武丁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商族多次迁徙,到了帝乙定都沬邑时,有些宫殿就年久失修了。

据传说,有一次,商王帝乙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们议事。忽然听到头顶咔嚓一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拦腰折断,眼看着大殿就要轰然倒塌了。说是大殿,当然不及后世金銮殿的壮丽巍峨,但无论如何,若真的被拍在下边,即使保得住性命,恐怕也要伤筋动骨。大家惊慌失措,一时间不知道该去护驾还是自顾自地逃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子的'席位中间忽地跳出一个人来,冲上前去抱住就要倒塌的柱子,两臂用力,竟然硬生生地又把房梁托了起来。大家缓了缓神儿,这才看清,原来正是王子受辛。卫士们赶紧换上了一根新的柱子,这才让君臣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从此之后,帝乙就越发喜欢这个儿子了,并且最终册立这个儿子做了王位继承人。这个天生神力的王子就是日后毁誉参半的殷商末代君王帝辛。

如果帝辛的神力仅仅存在于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中,不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然而一些史书之中也有相关的只言片语的记载,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可见帝辛的勇武并非完全是后人臆造了。

【引用示例】: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熬清守谈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自由,毋宁死  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 百拙千丑  极言拙劣丑陋。
  • 百下百全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放纵驰荡  放纵:无拘束。驰:乱跑。荡:游荡。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形容不求进步,到处游荡。
  • 安乐窝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