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铁杵磨针的启示】

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悄悄溜出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惊讶的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的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会越磨越细,那么再粗再大的铁杵,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老婆婆上了年纪,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可是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铁杵磨成针。如果我们也能像老婆婆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海伦•凯勒在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起了她唯一的感觉----触觉,来感受世界的美妙,她学会了用手指“说话”。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丘吉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他是世界十大演说家之一。但是在丘吉尔第一次演讲时,讲到一半他就忘了下面的内容,当时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急得面红耳赤,只好尴尬地回到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终于成为了20世纪著名的演说家和政治家。

从前,有一个人拿着镐头在打井。他向下挖了五丈,却没有打出水来,他断言:这里没有水;于是他背着镐头,换个地方再打,又打了五丈,同样没打出水来,于是他又断言:这里还是没有水,接着换个地方再打;就这样不停的换地方挖井,挖了五丈若打不着水就再换再挖,整整挖了无数个五丈深的洞,最终都没有打到水。于是他断言:这里的地下都没有水。可是,清澈的水就在地下五丈一尺的地方。

我们要铭记“铁杵磨成针”给予我们的启示:凡事贵在坚持,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事情终究会成功。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磨灭  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不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不可理喻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