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中华历史成语典故精选

中华历史成语典故精选

汉宣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大将霍光的子孙谋反,是杨恽第一个向宣帝打的小报告,事后他被封为平通侯。当时的汉朝,朝廷上贿赂之风盛行,杨恽上任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此时的他,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便不免有些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结果得罪了太仆戴长乐。

有一次,杨恽听人说匈奴的单于被杀了,便打开了话匣子:“这种不明是非的君王,忠臣提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结果自己也跟着送了命。就像秦朝时一样,杀忠臣,亲小人,以致国家都被人给灭了。唉,从古到今的君王都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就像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没有什么两样。”这话传到戴长乐的耳朵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那些亡国之君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常震怒,下令革去了杨恽的官职。这真是祸从口出呀。

这一故事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杨恽传》,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貉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后来,人们就用“一丘之貉”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这个成语具有明显的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没有什么区别。

●.一衣带水

南北朝后期,当时的中国以长江为界分成了两半,长江以北的叫北周,长江以南的叫陈国。后来,北周的相国杨坚废掉了年仅八岁的`周静帝,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励精图治,国力一天天地壮大。可陈国的陈后主呢,沉湎酒色,不理政事,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牢狱里都住满了抓来的犯人。面对江北虎视眈眈的隋朝,陈后主却并不慌张,因为他觉得自己手里有一张王牌,那就是长江。浩浩长江可说是个天险,易守难攻,他坚信隋军打不过来。

可他实在低估了隋文帝杨坚的雄心和谋略。隋文帝早就有心攻打陈国了,他对仆射(yè)高颖叹息道:“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却眼睁睁地看着江南的百姓在受苦,我哪里能因为隔了一条衣带那么宽的长江就不去拯救他们呢?”

经过七年的精心准备,公元 588年,隋文帝杨坚派了五十万大军,命儿子杨广做统帅灭掉了陈国,东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南北对立局面结束,国家重新得到了统一。

现在,人们用“一衣带水”比喻两地之间虽有江海阻隔,但在想交往的人心里,水面只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相隔,来往方便。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褒义。

●.庸人自扰

唐睿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意思是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只是由于一些平庸无能之辈不会处理,结果才把事情弄复杂、搞麻烦了。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游刃有余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著名的厨师叫庖丁。一天,魏惠王来看他宰牛,只见庖丁手起刀落,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解开来,全身的动作和刀的声响,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

魏惠王十分佩服地问道:“你的技术这样高超,是因为刀子磨得很快吧?”

庖丁笑笑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子,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一个宰牛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来割肉。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了,还像新刀一样锋利。为什么呢?刀刃是非常薄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肉就会一块块地落下来。不过,碰到复杂的结构时,我也总是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动作很慢,下刀很轻,小心翼翼,直到完成全部的工作。”

魏惠王听罢,点点头赞赏地说:“说得好,从你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游刃有余”原本是说刀刃在骨缝之间移动,还绰绰有余,用以形容庖丁技术的高超。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很有把握,非常熟练,解决困难轻松利落。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自由,毋宁死  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百舍重趼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 百世一人  指极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