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狭天子以令诸侯成语故事

狭天子以令诸侯成语故事

张仪说:“我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称为“三川”之地),堵住韩国的要塞,再让魏、楚两国配合我们,就可以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逼近东西二周的城郊,讨伐周王。周王自知没有人能救他,必然会献出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宝器。我们九鼎在手,地图、户籍在握,挟持天子然后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这就是王业啊!那小小的蜀地,不过是僻远之土,夷狄居住的地方。俗话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和‘市’。我们放着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却偏偏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去占领蜀地那个穷乡僻壤,这不是离大王的霸业越来越远吗?”

司马错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事情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简单。”说着,他把脸转向惠王,伸出三个手指说:“大王,下臣听说,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富国,二是强兵,三是要天下人响应。要想富国,就要想办法开疆扩土;要想强兵,就要使百姓丰衣足食;要想让天下人响应,就要广施德政。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大王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就完成了。现在大王您地少人稀,下臣觉得还是应从容易的地方入手。蜀地地域偏远,是戎狄之邦,首领暴虐,国内混乱不堪。我们秦兵一到,就如同猛虎进了羊群,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占领蜀地。我们有了那里的土地,扩大了疆土,从那里得到的财物可以使我们的百姓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军队不受损失,蜀地的百姓也不受伤害,而我们还获得了除暴安良的好名声,岂不是名利双收吗?”

司马错说到这里,转头对张仪说:“你说要攻韩、劫持天子。天子力量虽弱,但众诸侯表面上还得尊崇他,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担这样的恶名。其他六国地域相连,他们一旦看清了利害关系,必然会联兵抗秦。凭我们现在的力量,灭掉蜀国是不会有问题的,但要击败六国的联军,恐怕还不行,那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秦惠王最后决定采用司马错的主张,立刻兴兵伐蜀。蜀地被征服后,秦国更加富强,诸侯国相比之下更加弱小了。

——《后汉书·袁绍传》

【求解驿站】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活学活用】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张仪的“~”一策看似切中要害,但未免有点急功近利。相比之下,司马错的“富国强兵得天下”的思想,则比较务实。

【妙语点拨】曹操势力刚崛起时,天下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守,刘备凭借“光复汉室”而感召天下。在群雄并起的形势下,欲谋求霸业,必须创造一种独有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治优势。这与“借尸还魂”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就是借了“天子”,拥有了号令天下的特权,为他的政治事业创造了无数便利。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一决雌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挨门挨户  挨:按照顺序。按照住户的顺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门逐户”。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