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四字成语及解释160个

四字成语及解释160个

简介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摇头摆尾

解释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例子

我一回到家,那条小狗就会摇头摆尾地向我扑过来,跟我亲热一番。

严阵以待

解释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例子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一团漆黑

解释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

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

例子

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一片冰心

解释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子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依依不舍

解释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例子

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一无所有

解释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例子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摇头晃脑

解释

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例子

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鲁迅《二心集·善于翻译的通信》)

一切众生

解释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

《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例子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

一本正经

解释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例子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一如既往

解释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出处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例子

(1)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2)张老师虽身患重病,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给学生上课。

莺歌燕舞

解释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处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例子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耀武扬威

解释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例子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愚不可及

解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例子

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提问——“往哪里去?!”(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一望无际

解释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例子

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一应俱全

解释

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例子

厨房里的各种调味作料,一应俱全。

原封不动

解释

原封:没有开封。原来贴的封口没有动过。比喻完全按照原样,一点不加变动。

出处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动,送还你罢。”

例子

他把那个人送来的礼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异想天开

解释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例子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有朝一日

解释

将来有那么一天。

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有朝一日,我出矛庐指点世人迷,凭着我剑挥星斗,我志逐风雷。”

例子

我想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夫妻的。

一来二去

解释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例子

余秋雨《霜冷长河·长者》:“一来二去,上级居然下令要复课了。”

引人注目

解释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例子

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游手好闲

解释

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与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我打你个游手好闲,不务生理的弟子孩儿。

例子

这位督办,那时候正在上海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正好有功夫做那些不相干的闲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有生以来

解释

从出生到现在。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例子

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与世长辞

解释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例子

曹冷元那斑白的头发楂和胡须都烧焦了,脸上起着一片红泡,眼睛含着浑泪,与世长辞了。(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应接不暇

解释

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例子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

解释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出处

《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例子

这家商场里的商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

一泻千里

解释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例子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朝夕相处

解释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出处

孙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例子

这时我和梁(喜奎)同住一间房,朝夕相处,相爱如弟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

张灯结彩

解释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例子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斩钉截铁

解释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子

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载歌载舞

解释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例子

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欢庆节日。

转悲为喜

解释

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老奶奶见了贵他娘,擦去眼泪转悲为喜。”

遮天盖地

解释

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出处

严阵《竹矛 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例子

洪水霎时遮天盖地而来,冲倒了树木和房屋。

战无不胜

解释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例子

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指手画脚

解释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例子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震耳欲聋

解释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例子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坐井观天

解释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例子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左顾右盼

解释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子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专心致志

解释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例子

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张冠李戴

解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例子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自作自受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例子

他这会子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置之不理

解释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例子

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争先恐后

解释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例子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纵横交错

解释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见《万法归宗》中载有是符,其画纵横交贯,略如小篆。”

例子

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脉纵横交错。

终天之恨

解释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出处

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卑人空怀罔极之思,徒抱终天之恨。”

例子

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事在不疑。(《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

炙手可热

解释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

炙手可热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助人为乐

解释

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例子

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和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重于泰山

解释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例子

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抓耳挠腮

解释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例子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卓有成效

解释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例子

我们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座无虚席

解释

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例子

中国杂技团在加拿大的每场演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还得增加数以百计的临时座位。

自由自在

解释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例子

看那些交了卷出去的人真象自由自在的仙人。(叶圣陶《马铃瓜》)

坐卧不安

解释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子

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赞叹不已

解释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真情实感

解释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出处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例子

古老的神话,未必没有真情实感。★郭小川《昆仑行》诗

震天动地

解释

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例子

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争奇斗艳

解释

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例子

尤其令邓幺姑神往的,就是讲到成都一般大户人家的生活,以及妇女们争奇斗艳的打扮。★李喆人《死水微澜》一

枝繁叶茂

解释

枝叶繁密茂盛。

出处

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追根求源

解释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自生自灭

解释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出处

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例子

新生事物,如不关心和培育,就只能是自生自灭。

龇牙咧嘴

解释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例子

?糜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龇牙咧嘴。★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自言自语

解释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出处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例子

鲁迅《彷徨 祝福》:“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幺样了?'”

子子孙孙

解释

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出处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例子

造下十大功劳,指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

众星拱月

解释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出处

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例子

像众星拱月似的,学生们围在老教授身边,肩膀靠着肩膀,胳膊挽着胳膊。★碧野《报晓峰》

转眼之间

解释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牙牙学语

解释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例子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仿佛女儿从呱呱落地、牙牙学语、跚跚试步、勃勃生长直到……”

一模一样

解释

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例子

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鸦雀无声

解释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子

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扬长而去

解释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例子

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奄奄一息

解释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

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夜以继日

解释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例子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三国魏·阮籍《乐论》)

养尊处优

解释

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出处

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例子

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养尊处优,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四回)

才气无双

解释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例子

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宋·苏泂《雨中花》词)

才识过人

解释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3回:“况他才识过人,又肯礼贤下士,将来事业,岂与众丑同观?”

才疏学浅

解释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例子

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才疏意广

解释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例子

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谓“才疏意广”,岂不悲哉!(宋·苏轼《孔北海赞》)

长才短驭

解释

犹言大才小用。

出处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才贯二酉

解释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例子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镜花缘》一六回

长才广度

解释

指才能出众器量宏大的人。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尺二秀才

解释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眒”字的俗体尽”字。

出处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玄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眒’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超世之才

解释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

出处

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楚才晋用

解释

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

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聪明才智

解释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例子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

大才榱盘

解释

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盘盘”。

大才榱槃

解释

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

才疏计拙

解释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出处

元·魏初《满江红·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才大如海

解释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才高七步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例子

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持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西湖二集·七妓佐夫成名》

才高运蹇

解释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例子

才高运蹇的痛苦无人能理解

才望高雅

解释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出处

《旧唐书·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例子

先生才望高雅,人人景慕。

才秀人微

解释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才学兼优

解释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出处

《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才占八斗

解释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处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例子

奉家才子不一般,世盛业旺坐高堂。江山多娇你独秀。才占八斗超群芳。

才子佳人

解释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出处

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例子

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才华超众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才兼文武

解释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八回:“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

才高八斗

解释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例子

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潘》)

患得患失

解释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例子

既无“患得患失”的念头,心情也自然安泰,决非欲“骗人安心,所以这样说”的:切祈明鉴为幸。(鲁迅《两地书》六0)

雪虐风饕

解释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例子

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败不旋踵

解释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出处

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例子

未议致身,先图问鼎,假称伊霍之事,将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败不旋踵。★《北史·杨敷传》

震古铄今

解释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出处

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例子

工地上,大坝上,到处弥漫着一片开天辟地,震古铄今的气势。★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

不蔓不枝

解释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例子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手到病除

解释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例子

(1)我病很久,请位专家一看,手到病除,效果极好。(2)他手到病除,车床的故障排除了。

见死不救

解释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出处

你做的今见死不救,羞见这桃园中杀马宰乌牛。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例子

周金大哥死在国民党军阀、官僚手里,你们见死不救。(欧阳山《三家巷》三一)

手到病除

解释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例子

(1)我病很久,请位专家一看,手到病除,效果极好。(2)他手到病除,车床的故障排除了。

一挥而就

解释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

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例子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欲壑难填

解释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出处

《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例子

衙门口人欲壑难填,也不好太懦弱了,尽着他们的口胃,他们得着口胃,就咽不满的馋涎了。(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

人人皆知

解释

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例子

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拥而上

解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例子

众人一拥而上,把小偷团团围住揪送派出所

自私自利

解释

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出处

《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例子

我么?你问我么?我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柔石《二月》二)

尽人皆知

解释

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例子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旗开得胜

解释

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例子

旗开得胜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斩钉截铁

解释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例子

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不得而知

解释

没有办法知道。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例子

从未到过广西,所以谁做了广西政府的“高等顾问”等等,我不得而知。(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

营私舞弊

解释

营:谋求;舞:玩弄;弊:指坏事。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耐管带一味知道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例子

李厂长为人正直廉洁,从不营私舞弊。

岁暮天寒

解释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岁暮天寒,且归休息,以俟再举可也。”

当机立断

解释

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例子

哥哥,国姓爷就在城下,你应该当机立断。(郭沫若《郑成功》第七章)

问道于盲

解释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例子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世道人心

解释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出处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例子

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一个贻害世道人心的人物。(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

进道若退

解释

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出处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例子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后汉书·张衡传》

六道轮回

解释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出处

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例子

我着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

其道亡繇

解释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亦作其道无由”。

其道无由

解释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弃道任术

解释

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例子

降及亡秦,弃道任术,惩周之失,自矜其得。★晋·陆机《五等论》

求道于盲

解释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神道设教

解释

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出处

《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例子

尼神道设教,假箕仙言上帝震怒,将降祸于夫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郑峚阳》)

师道尊严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例子

钱钟书《围城》:“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提。”

失道寡助

解释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例子

毛泽东《论持久战》:“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世道人情

解释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论道经邦

解释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出处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例子

明公以明聪杰出之资,任馆阁清华之地,穷金匮石室之藏,豫论道经邦之略。★清·刘大櫆《与李侍郎书》

谋道作舍

解释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道听途说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子

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道头知尾

解释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例子

抑且聪明伶俐,凡事道头知尾。★《何典》第七回

道边苦李

解释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例子

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道不相谋

解释

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例子

孙为台臣时,与徐华亭莫逆,疏诋新郑最丑,二公道不相谋,相去亦三十余年。★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二·新郑富平身后》

道长论短

解释

指评论好坏是非。

出处

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道存目击

解释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

《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例子

宋·苏轼《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仍用前韵》:“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道大莫容

解释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例子

道大莫容,反动派仇视共产主义真理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道德文章

解释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例子

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苗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在我们省里是无人不知的。”

道而不径

解释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处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岂不闻君子道而不径,舟而不游。”

道长争短

解释

指评论好坏是非。

出处

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道弟称兄

解释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出处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一会儿要和你道弟称兄,一会儿还要骂得欠涅磐出世。”

恩将仇报

解释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例子

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不可思议

解释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处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例子

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不可思议。(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贪心不足

解释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例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誓不两立

解释

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例子

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眼馋肚饱

解释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重峦叠嶂

解释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例子

朱自清《瑞士》:“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

莫名其妙

解释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例子

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情同手足

解释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例子

名虽各姓,情同手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手起刀落

解释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凑巧周德威追到,手起刀落,剁成两段。”

一蹶不振

解释

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

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例子

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铩羽而归

解释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出处

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例子

这一批被斩了魔爪,“铩羽而归”,另一批又破门出来。(秦牧《手莫伸》)

贪猥无厌

解释

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同贪得无厌”。

器小易盈

解释

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出处

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沈顿。”

例子

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荒郊野外

解释

离城镇村庄很远的荒凉地带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却是荒郊野外,桃红柳绿,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一个女人独自睡在荒郊野外,还有个不被人糟蹋的?”

狼奔豕突

解释

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

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例子

在中国战场它还狼奔豕突,随心所欲。(矛盾《东条的“神符”》)

赫赫有名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

《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例子

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赫赫有名的,怕没人知道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百战百胜

解释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

《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例子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宋·苏轼《留侯论》)

斤斤计较

解释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出处

《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例子

他从不为一些小事与别人斤斤计较。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百年之业  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