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四字成语大全及意思

四字成语大全及意思

简介

成语是汉语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诗情画意

解释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处

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例子

清 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

熟视无睹

解释

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例子

对于损坏公物的现象,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水到渠成

解释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例子

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死得其所

解释

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出处

《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例子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四海为家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

《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例子

我们是四海为家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孙犁《看护》)

随时随地

解释

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出处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例子

有人向他建议:多招募民间乡勇,分散在宁波、镇海、定海附近,随时随地以小队水陆分扰乱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随心所欲

解释

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子

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的漫谈。(臧克家《老舍永在》)

十八般武艺

解释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例子

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老舍《学习当先》

死路一条

解释

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

出处

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例子

余华《活着》:“我边走边想,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条了,还是回家去吧。”

缩成一团

解释

因寒冷、紧张、恐惧而蜷缩身体

出处

余华《活着》:“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

例子

天气格外寒冷,小狗冻得缩成一团

热火朝天

解释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例子

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人声鼎沸

解释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例子

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热血沸腾

解释

比喻激情高涨。

出处

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例子

中国的天空在燃烧、大地在流血。不甘心作亡国奴隶的亿万人民满腔怒火,热血沸腾。(刘白羽《红太阳颂》)

如弃敝屣

解释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出处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例子

叶圣陶《倪焕之》:“不料他丢弃教育事业,这样毫不留恋,竟是如弃敝屣。”

如饥似渴

解释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处

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例子

1. 他如饥似渴地接收知识。
2. 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
3.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
4.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性小说。
5. 她如饥似渴地读那本新侦探小说。

如愿以偿

解释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例子

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的北京大学。

若隐若现

解释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例子

(1)前方有几个人影,若隐若现,不知是干什么的。(2)远处似乎有一处灯光,隔着小树林若隐若现的。

如醉如痴

解释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例子

1. 她甜润的嗓子使听众如醉如痴.
2. 她如醉如痴地注重健美。
3. 所有的曲子都使我如醉如痴。
4. 她如醉如痴地爱着他。
5. 她的两位听众听得如醉如痴。

日月如梭

解释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出处

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例子

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

热泪盈眶

解释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例子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邹韬奋《我的母亲》)

如此而已

解释

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出处

《孟子·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例子

我们的教授有五位,有教语言学和美学的,还有教外国文学的……如此而已。

若无其事

解释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例子

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人山人海

解释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例子

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热气腾腾

解释

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出处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例子

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人迹罕至

解释

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例子

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巅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宋·洪迈《夷坚丁志·龙门山》)

日落西山

解释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例子

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日日夜夜

解释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处

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例子

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日夜兼程

解释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融为一体

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若有所思

解释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出处

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例子

月光下,他默默地站在太湖石旁,若有所思。

齐头并进

解释

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出处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千奇百怪

解释

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杀人竟不偿命,不杀人到要偿命,死者生者,怨气冲天,纵然官府不明,皇天自然鉴察,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机会来了此公案。”

例子

海洋里的生物千奇百怪,非常迷人。

前仰后合

解释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出处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例子

他的故事还没讲完,同学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全神贯注

解释

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例子

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

凄风苦雨

解释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例子

(1)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飘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2)她远离家乡,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这个佳期。

泣不成声

解释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例子

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情不自禁

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例子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气象万千

解释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例子

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刘白羽《长江三日》)

千方百计

解释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例子

这个老匪开初千方百计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曲波《林海雪原》十四)

气喘吁吁

解释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例子

廖二嫂气喘吁吁,脸色铁青,奔到他面前来了。(沙汀《呼嚎》)

千门万户

解释

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例子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诗)

千里迢迢

解释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例子

李少荃要讲和,曾国荃只主战,派了唐景崧,千里迢迢来把将军见。(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轻于鸿毛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例子

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食不下咽

解释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例子

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深情厚谊

解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出处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只因为: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例子

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谊。(陈毅《向秀丽歌》)

生气勃勃

解释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例子

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徐迟《特写选·序言》)

手忙脚乱

解释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例子

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世外桃源

解释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

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例子

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百年树人

解释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

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深信不疑

解释

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例子

对于爸爸所讲的话,我一向深信不疑。

生龙活虎

解释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例子

30多个战士,生龙活虎,一拥而上,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抬的抬,很快就把院子清理干净了。

数一数二

解释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例子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丝竹管弦

解释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例子

丝竹管弦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舞吟》诗)?

水落石出

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子

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水落石出。(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所向披靡

解释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例子

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势不可挡

解释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例子

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挡,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思潮起伏

解释

思想活动极频繁。

出处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四脚朝天

解释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来争,被觉空一推,跌个四脚朝天。”

例子

邓普《军队的女儿》:“猛一个扫堂腿把他绊了个四脚朝天。”

十全十美

解释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例子

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但总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是要取代旧事物的。

四面八方

解释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例子

国庆节的晚上,首都四面八方的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肃然起敬

解释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例子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死气沉沉

解释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例子

我要是能把他拖出那死气沉沉的顽固家庭,送去参了军,他不就变好啦!(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司空见惯

解释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例子

“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随遇而安

解释

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例子

不过能够随遇而安——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鲁迅《两地书》六)

三年五载

解释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例子

要一一介绍出来,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马烽《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

山重水复

解释

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神来之笔

解释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例子

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便决不能有此力量。★周作人《知堂回想录》

神清气爽

解释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例子

长揖而坐,神清气爽,满坐风生,顾眄炜如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

深入骨髓

解释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身无分文

解释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例子

他北上求职,却遭到扒手扒窃,身无分文,求告无门。

势不可当

解释

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

例子

擒兵捉将,势不可当。★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十一回

失魂落魄

解释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例子

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