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成语里面含有雷字的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带有“雷”字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兄弟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九回
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瞿秋白《饿乡纪程》二:“疾风迅雷,清阴暖日,就是平平常常一时一节的心绪,也有几多自然现象的反映。”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聚蚊成雷,封狐千里。(《南史·武陵王纪传》)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晋·傅玄《傅子·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宋·沈括《梦溪笔谈》第九章:“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尽管蚊子吵得很厉害,人们还是鼾声如雷。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战国·楚·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噫!鼠辈邸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清·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同“鬼斧神工”。
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清·无名氏《游越南记》)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戒严令风行雷厉。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茅盾《路》
形容十分急躁。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据《书·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夏四月,京师地震。癸巳司空陈褒以灾异免。于是犹有风雷之变,有司复以追咎三公。★《后汉纪·安帝纪下》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前蜀·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躁如雷。★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布鼓雷门,不值一笑。”
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钱钟书《围城》:“天罚你将来娶一个鼻息如雷的老婆,每天晚上在你枕头边吹喇叭。”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秦牧《独创一格》)
指盛怒的样子。
《何典》第十回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形容躲避迅速。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因此我给他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犹言迅雷烈风。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瓦釜雷鸣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明·俞琳《经世奇谋》第一卷:“闻雷失箸。”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我告诉了我师父师娘,叫我天打雷劈。”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1)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2)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比喻神通广大。同驱雷掣电”。
比喻神通广大。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他气得咆哮如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五代·前蜀·韦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
虽然是运不齐,他可也志不灰。只等待桃花浪暖蛰龙飞,平地一声雷。(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厉风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他发怒就像烈火轰雷一样激烈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她决心考研究生的想法是雷打不动的,任何人也不能改变她的决心。
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暴怒的样子。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相关成语专题: 形容一个人高尚的成语大全、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