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形容一个人有才气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有才气的成语

简介

成语的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铁中铮铮

解释

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例子

黑闼何足道!如汉田横,唐之李密,亦可谓铁中铮铮者也。(明·瞿祐《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

腾蛟起凤

解释

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例子

明·冯惟敏《枉枝香·赠奴桂香》:“看今秋步月登云,到来春腾蛟起凤。”

脱颖而出

解释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例子

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

踢天弄井

解释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

例子

张爱玲《连环套》:“不是我管家,由得你们踢天弄井。”

头角峥嵘

解释

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例子

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

通天彻地

解释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三平二满

解释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出处

宋·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妨,老即休。”

例子

宋·陈亮《又乙巳秋书》:“眼光亦三平二满,元靠不得;亦何力使得大地清明,赫日常在乎?”

三头六臂

解释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例子

吕岳在金眼驼上,现出三头六臂,大显神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九回)

升堂入室

解释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处

《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例子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

思如涌泉

解释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

《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神通广大

解释

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例子

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

人才出众

解释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例子

俺李相公人才出众,天凑良姻。★明·汤显祖《紫钗记·借马》

七步之才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例子

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七步成章

解释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例子

休道是七步成章。★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

潜龙伏虎

解释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拿手好戏

解释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气是老赵的拿手好戏!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气来,好叫人们起恐慌。”

例子

最后,当老场长的拿手好戏《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峻青《壮志录》)

牛刀小试

解释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处

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例子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越剧演员大奖赛,给了这些刚走出艺校校门不久的年轻人以牛刀小试,崭露头角的机会。

难兄难弟

解释

nàn xiōng nàn dì
解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出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
近义词:患难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 恩断义绝

nán xiōng nán dì解释: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近义词:一丘之貉

出处

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

例子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编》)

满腹文章

解释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处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满腹经纶

解释

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

《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例子

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这果然是奥妙!(茅盾《子夜》二)

满腹珠玑

解释

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出处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命世之才

解释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碌碌无为

解释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例子

新来的科长,表面很神气,其实是个碌碌无为之辈。

力不胜任

解释

能力担当不了。

出处

《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例子

力不胜任而勉强去做,事情一定做不好。

经国之才

解释

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一时莫论,经国之才。”

例子

《晋书·刘坤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江郎才尽

解释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

《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例子

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箭不虚发

解释

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例子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箭不虚发,百发百中。

加人一等

解释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

《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例子

你这见解,一定加人一等,这等玄妙高超法,我两个怎能帮助你得来(《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锦心绣口

解释

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例子

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举重若轻

解释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例子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经文纬武

解释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出处

唐·许敬宗《定宗庙乐议》:“早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例子

(伍子胥)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经天纬地

解释

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例子

想先生意中,必以为这一篇经天纬地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诸记者拜服得五体投地。(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汲深绠短

解释

指井深而吊绳短。后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

语出《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例子

东省幅员广阔,政务殷繁,臣才识庸暗,实有汲深绠短之虞。★《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东莱阳县官民交战事馀闻》

荆山之玉

解释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高才捷足

解释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盖世无双

解释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例子

这么大的钻石,真是盖世无双。

绠短汲深

解释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3回:“下臣每每感到力不从心,常有绠短汲深之虞。”

高才疾足

解释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出处

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狗盗鸡鸣

解释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出处

金·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

例子

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大智大勇

解释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出处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例子

我们很佩服他在处理此事过程中所展示的大智大勇。

大显身手

解释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例子

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大显神通

解释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例子

排灌站一到雨季就大显神通,多大的水一半天也能排尽。

当行出色

解释

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师老爷吃上这袋烟,越发谈得高兴了,道是今年的会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当行出色。”

例子

涂了又涂,改了又改,看看终究不能当行出色,急得他抓耳挠腮。(《负曝闲谈》第十一回)

德薄能鲜

解释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出处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例子

我到手的帝位,不料竟成泡影,我是德薄能鲜,不容多说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登堂入室

解释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例子

王小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登堂入室。

独步当时

解释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例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

独步天下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例子

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七》)

独步一时

解释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宣和画谱》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例子

论者谓郭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崭露头角

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例子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智勇双全

解释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例子

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志大才疏

解释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例子

此人言过其实,志大才疏。

纵横驰骋

解释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出处

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例子

〖示例〗作家应当有自在翱翔、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柯灵《香雪海 题材问题一解》

眼高手低

解释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处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例子

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一无所能

解释

什么能耐也没有。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例子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一技之长

解释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出处

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例子

风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四回)

倚马可待

解释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例子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一无所长

解释

没有一点儿专长。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日记当中,提到他那位叶妹夫,便说他年轻而纨裤习气太重,除应酬外,乃一无所长,又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云云。”

例子

鲁迅《书信集 致曹聚仁》:“现在当局之手段,除摧毁一切,不问新旧外,已一无所长。”

援笔立成

解释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出处

《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例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

允文允武

解释

形容能文能武。

出处

《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例子

宋 苏轼《表忠观碑》:“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

援笔成章

解释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下笔成章

解释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例子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小试锋芒

解释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例子

他今天在谈判桌上只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

雄才大略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出处

《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例子

汉武帝雄才大略,命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分路出兵,直扫匈奴巢穴,千古第一快事。(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秀出班行

解释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出处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例子

清·袁枚《答梁瑶峰司农》:“常州新拔贡生殷杰,少年好学,秀出班行。”

下笔成篇

解释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例子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

绣口锦心

解释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例子

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绣口锦心,正是一对夫妻。★明·陆采《明珠记·送愁》

无能为役

解释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例子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少陵出而瑰奇鸿丽,后此无能为役。”

无所不能

解释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例子

从小风流俊雅,无所不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纬武经文

解释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出处

《晋书·齐王攸传赞》:“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例子

《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建功立业争先赴,纬武经文大有为。”

文武双全

解释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

《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例子

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文采风流

解释

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出处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例子

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清·余怀《〈板桥杂记〉序》

文经武纬

解释

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

出处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例子

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

文章魁首

解释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握瑜怀玉

解释

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梧鼠之技

解释

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同梧鼠五技”。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弱无断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