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的成语及解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元龙高卧

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鱼龙混杂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出处

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例子

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云起龙骧

解释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游云惊龙

解释

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一龙一猪

解释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鱼龙百变

解释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出处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例子

昌黎(韩愈)文无不根据经典,而议论仍未尝袭前人陈言,故下笔如鱼龙百变。★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

鱼龙变化

解释

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出处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例子

社会现象……又好像长江、大河,滚滚而下,旁流齐汇,泥沙毕集,任你鱼龙变化也逃不出这河流域以外。★瞿秋白《饿乡纪程》二

鱼龙曼羡

解释

比喻世事变幻。

出处

清·龚自珍《小游仙词》之六顽仙一觉浑瞒过,不在鱼龙曼羡中。”

鱼龙曼延

解释

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鱼龙漫衍

解释

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后多比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漫,通“曼”。

出处

《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例子

暗尘浮动,正鱼龙曼衍,戏车交作。★宋·无名氏《汉宫春(江月初圆)》

鱼升龙门

解释

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

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鱼跃龙门

解释

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

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例子

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

鱼质龙文

解释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云起龙襄

解释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云蒸龙变

解释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出处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例子

豪杰之文章,云蒸龙变之气,遇感即发,宁容教深浅,商工拙于其间耶?★清·钱谦益《〈顾太史文集〉序》

降龙伏虎

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例子

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匣里龙吟

解释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绣虎雕龙

解释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望子成龙

解释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例子

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

卧虎藏龙

解释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例子

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舞凤飞龙

解释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土龙刍狗

解释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

《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屠龙之技

解释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例子

屠龙之技,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刘禹锡《何卜赋》)

痛饮黄龙

解释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例子

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诗)

土龙沐猴

解释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屠龙之伎

解释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托凤攀龙

解释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神龙见首不见尾

解释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出处

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例子

茅盾《劫后拾遗》:“刘美美也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此报纸上少了吸引人的新闻。”

生龙活虎

解释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例子

30多个战士,生龙活虎,一拥而上,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抬的抬,很快就把院子清理干净了。

神龙见首

解释

指诗文跌宕多姿。

出处

清·赵执信《谈龙录》昿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神龙马壮

解释

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失埶

解释

比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事火咒龙

解释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尸居龙见

解释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出处

《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岁在龙虵

岁在龙蛇

解释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出处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例子

历险阻之驰驱,风如牛马;慨身宫之偃蹇,岁在龙蛇。★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

人中之龙

解释

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仲尼、阳货面庞相似的正多,叔宝乃人中之龙,龙到处自然有水,他怎么得一寒至此?”

日角龙庭

解释

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出处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日角龙颜

解释

旧时相术家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出处

《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例子

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陈书·高祖纪上》

如龙似虎

解释

形容勇猛有活力。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例子

马上的将官,纵如龙似虎,马倒了,都倒栽葱跌将下来。★《西湖佳话·岳坟忠迹》

人中龙虎

解释

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例子

不枉了女中丈夫,人中龙虎。★明·张凤翼《红拂记·侠女私奔》

乔龙画虎

解释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群龙无首

解释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处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例子

可是群龙无首,成不了大气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直捣黄龙

解释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出处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例子

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吴玉章《和印泉老兄“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原韵》)

真龙活现

解释

形容逼真。

出处

蒋光慈《短裤党》二:“他每一次所做的传单,都是说的真龙活现也似的。”

例子

计策的内容和保证是:要求每个前去执行任务的小伙子大胆说谎话,而且谎话要说得有鼻子有眼,真龙活现,毫不含糊。★柳杞《好年胜景》四

真龙天子

解释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例子

真龙天子一出世,天下也许就太平了。★萧军《八月的乡村》九

掷杖成龙

解释

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出处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例子

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蓬莱日主祠。★清·王士禛《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

祖龙之虐

解释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一龙一蛇

解释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

《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例子

孙犁《文字生涯》:“恐怕还是东方朔说得对吧,人之一生,一龙一蛇。”

药店飞龙

解释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处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一世龙门

解释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例子

《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叶公好龙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例子

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

鱼龙曼衍

解释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出处

《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例子

茅盾《渝桂道中杂诗寄桂友》:“鱼龙曼衍夸韬略,吞火跳丸寿总戎。”

云龙风虎

解释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例子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夫仆一庸才耳,汉族英雄,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解释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例子

他们的地位有云龙井蛙一样的悬殊

元龙豪气

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