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情趣的成语

关于情趣的成语

简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以下是一篇关于情趣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各有志

解释

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出处

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例子

此乃人各有志,志各不同。大抵名公夙成蕴藉,非俺辈所能深知。★明·无心子《金雀记·投笺》

其乐无穷

解释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第16卷:“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例子

这里条件很艰苦,但跟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

浅斟低唱

解释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处

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

例子

这公则会阔论高谈,那里知浅斟低唱。(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

枯燥无味

解释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例子

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苦中作乐

解释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出处

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运:‘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例子

此第三首,则俗所谓苦中作乐也。言山行之可畏若此,而于其中强寻乐处,则亦有可喜者。(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津津乐道

解释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例子

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秦牧《一幅古画的风味》)

津津有味

解释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处

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例子

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

见猎心喜

解释

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七》:“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例子

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见猎心喜,竟领会得一两件,也不见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渐入佳境

解释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例子

行过了许多亭阁,真是个渐入佳境。(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二回)

渐至佳境

解释

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同渐入佳境”。

何乐而不为

解释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例子

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豪情逸致

解释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出处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例子

郭沫若《海涛集·神泉七》:“古人所渴想的诗境是具现在眼前了,是豪情逸致吗?不,一点也不!”

何乐不为

解释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例子

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不为?

公诸同好

解释

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

清·胡凤丹《〈龙川文集〉辨伪考异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

例子

这部有关知青主题的小说,三易其稿,终于出版。著者在一次“插兄”聚会上公诸同好,作为礼物,分送朋友。

大煞风景

解释

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把“花间喝道”、“月下把火”等列为“杀风景”的事情。

例子

漂亮的公园里,鸟语花香,路边却堆着一堆垃圾,真是大煞风景。

低唱浅酌

解释

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出处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沉李浮瓜

解释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例子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7回:“不一时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

乘兴而来

解释

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出处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例子

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把玩无厌

解释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出处

汉·陈琳《为曹洪与世子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例子

这件艺术品刻工精细,花草山石,无不玲珑,真是令人把玩无厌。

霸王风月

解释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例子

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纯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敝帚千金

解释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例子

因循守旧,敝帚千金的态度是要不得的。

敝帚自珍

解释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例子

但写出以后,却不很爱惜羽毛,有所谓“敝帚自珍”的意思。(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爱不释手

解释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出处

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例子

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爱屋及乌

解释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例子

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枕石漱流

解释

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例子

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雅人深致

解释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例子

林语堂《论有闲阶级与文学》:“诗文词章,书画古玩,好古以求之,都是雅人深致。”

一觞一咏

解释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例子

清·戴名世《陈某诗序》:“陈君时时与樵夫渔父野老相狎,一觞一咏,悠然自得。”

用行舍藏

解释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例子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

意兴索然

解释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例子

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鲁迅《彷徨·在酒楼上》

一丘一壑

解释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处

《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例子

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

兴致勃勃

解释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例子

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屋乌推爱

解释

犹言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杀风景

解释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出处

宋·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诗:“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例子

鲁迅《华盖集·导师》:“虽然有些杀风景,就是:自己也未必可靠的。”

索然无味

解释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例子

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三)》)

如获至宝

解释

至:极,最。好象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出处

宋·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例子

行至堂阜,鲍叔牙先在,见夷吾如获至宝。(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营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