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是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易错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我们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中国杂技团在加拿大的每场演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还得增加数以百计的临时座位。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看那些交了卷出去的人真象自由自在的仙人。(叶圣陶《马铃瓜》)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古老的神话,未必没有真情实感。★郭小川《昆仑行》诗
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奇:奇异;艳:色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尤其令邓幺姑神往的,就是讲到成都一般大户人家的生活,以及妇女们争奇斗艳的打扮。★李喆人《死水微澜》一
枝叶繁密茂盛。
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新生事物,如不关心和培育,就只能是自生自灭。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糜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龇牙咧嘴。★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鲁迅《彷徨 祝福》:“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幺样了?'”
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造下十大功劳,指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徐迟《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在那个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则缀有一颗大红宝石。在它的周围又加众星拱月,环绕着好些较小的红宝石。”
像众星拱月似的,学生们围在老教授身边,肩膀靠着肩膀,胳膊挽着胳膊。★碧野《报晓峰》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仿佛女儿从呱呱落地、牙牙学语、跚跚试步、勃勃生长直到……”
样子完全相同。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他们指着兰花的女婿,议论成了一窝蜂。”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三国魏·阮籍《乐论》)
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养尊处优,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四回)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我一回到家,那条小狗就会摇头摆尾地向我扑过来,跟我亲热一番。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诗)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陈登科《破壁记》:“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片乌云飞也似地扑来,把月亮吞没了,山冲里顿时一团漆黑。”
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鲁迅《二心集·善于翻译的通信》)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常教导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我们懂得时间的珍贵。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1)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2)张老师虽身患重病,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给学生上课。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孙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这时我和梁(喜奎)同住一间房,朝夕相处,相爱如弟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四章)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欢庆节日。
转悲哀为喜悦。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老奶奶见了贵他娘,擦去眼泪转悲为喜。”
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
严阵《竹矛 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洪水霎时遮天盖地而来,冲倒了树木和房屋。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他这会子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见《万法归宗》中载有是符,其画纵横交贯,略如小篆。”
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脉纵横交错。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卑人空怀罔极之思,徒抱终天之恨。”
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事在不疑。(《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手可热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帮助人就是快乐。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和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