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水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水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水的成语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败如水

解释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例子

敌人被我们打得一败如水,战士们高兴地欢歌笑语。

一尺水十丈波

解释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

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一潭死水

解释

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出处

元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例子

“五四”运动打破了旧中国一潭死水的局面,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以石投水

解释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例子

明·燕客《天人合徵纪实》:“镇抚纳赃,如以石投水,不敢争轻重之衡。”

一口吸尽西江水

解释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饮水啜菽

解释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例子

宋·苏辙《答黄庭坚书》:“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

一清如水

解释

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谁不知道戴二太爷一向是一清如水,谁见你受过人家的谢礼?”

一碗水端平

解释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例子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第26章:“我办事有个原则,就是一碗水端平。”

一衣带水

解释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例子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源头活水

解释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例子

明·海瑞《乐耕堂》:“源头活水溢平川,桃花色香总自然。”

盂方水方

解释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出处

《荀子·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饮水曲肱

解释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例子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1卷:“饮水曲肱,乐在其中,岂非厄穷而不悯乎!”

鱼大水小

解释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出处

毛泽东《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例子

我们尽力消除鱼大水小的局面

杨花水性

解释

柳絮飘扬,水性流动,因以杨花水性”比喻轻薄女子等用情不专。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不过瞿耐庵惧内得很,一直不敢接他上任。那爱珠又是堂子里出身,杨花水性。”

一廉如水

解释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依山傍水

解释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处

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例子

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沂水春风

解释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以水济水

解释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例子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以水救水

解释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出处

《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以水投石

解释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以水投水

解释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

沂水舞雩

解释

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出处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例子

亮今甚贫,疑此景之可致,故以为可只作富贵者之事业。而来谕便谓‘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长啸底气象’。如此则咳嗽亦不可矣。★宋·陈亮《又一巳春书之二》

以水洗血

解释

指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出处

《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沂水弦歌

解释

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出处

语出《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例子

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宋·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饮水辨源

解释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同“饮水知源”。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饮水栖衡

解释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旧唐书·崔慎由传》:“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佀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

引水入墙

解释

比喻自招灾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

饮水食菽

解释

形容生活清苦。同“饮水啜菽”。

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饮水思源

解释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例子

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饮水知源

解释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出处

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例子

清·洪亮吉《王隐后叙》:仲远一记,既导美于太康,彦季全编,殊有功于处叔,饮水知源,抚柯求叶,亦沈约、魏收之祖也。

盈盈秋水

解释

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例子

一般情况,几回断肠,只落得盈盈秋水泪汪汪。★明·张凤翼《红拂记·华夷一统》

盈盈一水

解释

比喻相隔不远。

出处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

油光水滑

解释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例子

这东昌巡道衙门住扎临清;因临清是马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遇水迭桥

解释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鱼水和谐

解释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出处

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例子

记得当初花正开,遇乔才,在阳台,鱼水和谐呀鱼水和谐。★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

遇水架桥

解释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出处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

鱼水相欢

解释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出处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鱼水相投

解释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出处

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远水不解近渴

解释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例子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远水不解近渴,等不到刘木匠、国民党到来,大火就烧来了。”

远水不救近火

解释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例子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远水不救近火。(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远水解不了近渴

解释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例子

离咱们这儿远得很呢!远水解不了近渴呀!★老舍《四世同堂》

云心水性

解释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出处

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解释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出处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解释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鱼水深情

解释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遇水叠桥

解释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出处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例子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解释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例子

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一肚子坏水

解释

指人心肠很坏

出处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例子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咱们这几个哥们儿都一肚子坏水儿,蓝衣社想不出来的咱都能干出来。”

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子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细水长流

解释

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例子

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悬河泻水

解释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例子

张平《抉择》:“但问题是严阵在他这犹如悬河泻水的言谈中,你根本了解不到有关他的一点儿信息。”

显山露水

解释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心如止水

解释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例子

屡遭情变之后,她已然心如止水,古井无波。

宿水餐风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宿水飡风

解释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同宿水餐风”。

悬河注水

解释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秀水明山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子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心同止水

解释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出处

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例子

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净。笔头指金波,座上横玉柄。★唐·李山甫《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

竹篮打水

解释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出处

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样一来,该有多少官员是竹篮打水,一场欢喜一场空。”

走花溜水

解释

比喻吹牛,说大话。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例子

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置水之情

解释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

《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例子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今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係待期之信。”

沾泥带水

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

重山复水

解释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出处

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例子

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

舟水之喻

解释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酌水知源

解释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自相水火

解释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水泼不进

解释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乐山乐水

解释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

《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例子

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一寒如此--成语故事紫气东来与三门峡有关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