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出自司马迁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司马迁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想找一些出自司马迁的成语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出自司马迁的成语,供大家参考借鉴。

雍容大度

解释

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欲益反损

解释

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例子

众一《漫话散文诗》:“那是欲益反损,不足为法的。”

远溯博索

解释

指广泛地推寻考索。

出处

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学究天人

解释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例子

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梁书·钟嵘传》)

循环往复

解释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例子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削木为吏

解释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讼狱》:“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

修旧起废

解释

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例子

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宋·吕陶《净德集·重修成都西楼记》

万死一生

解释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例子

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万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危若朝露

解释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例子

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舍生取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马生角

解释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出处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燕丹子》上卷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荆轲列传》:“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

泰山鸿毛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例子

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天人之际

解释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例子

是以臣每察天人之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欺尔。★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土壤细流

解释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例子

窃比附土壤细流之说,为略呈之。★《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随俗浮沉

解释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例子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宁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

事核言直

解释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出处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例子

然且一人绘一图,一图叙一事,附一赞,事核言直,理明词约,直闺壸之箴鉴也。★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拾遗补阙

解释

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例子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晋书·江统传》)

吮疽舐痔

解释

见“吮痈舐痔”。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后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例子

苟于进取以速利禄,吮疽舐痔无所不为者,非伥鬼欤?★宋·苏轼《渔憔闲话录》下篇

死重泰山

解释

比喻死得光荣。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例子

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人非木石

解释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例子

郁达夫《迟桂花》:“她虽则是一个纯真的小孩子,但人非木石,究竟总有一点感情。”

攘往熙来

解释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例子

攘往熙来于通衢大道之中,指天画地于密室之内。★黄远庸《铸党论》

轻于鸿毛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例子

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勤勤恳恳

解释

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例子

报德明功,勤勤恳恳。★《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轻如鸿毛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例子

梅伯死轻如鸿毛,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片文只事

解释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

出处

《宋书·志序》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猛虎深山

解释

比喻勇武而势盛。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例子

人民军队犹如猛虎深山,势不可挡。

荦荦大者

解释

荦荦:明显。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例子

今天讲的内容很多,我们抓住荦荦大者就行。

砺带河山

解释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例子

已闻帝王自有真,更说南阳多贵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砺带河山十八臣。★明·唐顺之《皇陵行》

论列是非

解释

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仍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虐老兽心

解释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出处

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刻木为吏

解释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旷日长久

解释

历时长久,久经时日。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计无复之

解释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例子

从来际逆境者,其情不一,有计无复之。★清·沈德潜《与张承夫书》

九牛一毫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例子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抉目吴门

解释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例子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明·高启《谒伍相祠》

绝甘分少

解释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例子

故汉、唐之将,率不以严厉为能,唯捬循士卒、绝甘分少者称焉。(章炳麟《军人贵贱论》)

绝少分甘

解释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九回肠断

解释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例子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盼望的我九回肠断,思量的我两眉孱愁。”

九曲回肠

解释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救死扶伤

解释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子

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救死扶伤,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九牛一毛

解释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例子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好善乐施

解释

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例子

夫妻两口,为了疏财仗义,好善乐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张员外又抚螟蛉子》

鸿毛泰山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例子

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回肠九转

解释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例子

元洪数月以来,踌躇再四,爱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画地为牢

解释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画地为牢,再没人敢任意行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厚禄高官

解释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处

《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例子

有些清朝人却较为聪明,虽然辫发胡服,厚禄高官,他也一声不响。★鲁迅《集外集·选本》

龟冷搘床

解释

比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例子

骥衰伏枥心千里,龟冷搘床寿百年。★宋·陆游《杂兴》诗

高官厚禄

解释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例子

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高官厚禄,难道不是大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苟合取容

解释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例子

我怎么苟合取容,去与他们狼狈为奸呢?

狗吠之惊

解释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例子

你不至于被这狗吠之惊所吓倒吧。

高门大屋

解释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故人之意

解释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发纵指示

解释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例子

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邹韬奋《外交的途经》

负弩前驱

解释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例子

但我们的斗士,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近的,是‘不抵抗’,远的,是‘负弩前驱’云。★鲁迅《伪自由书·观斗》

富埒王侯

解释

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非常富有。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分甘绝少

解释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奋不顾身

解释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例子

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发踪指示

解释

踪:踪迹。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例子

不过是要小翁发踪指示,我们自然协力同心。★《续孽海花》第四十五回

伏法受诛

解释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耳食之言

解释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得意扬扬

解释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例子

刚才我看见他和胡宗预从教务室出来,得意扬扬,公然的扬言道,某某人是去定的了。★郑振铎《漩涡》

转战千里

解释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后汉书·吴汉传》:“吾共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

例子

《晋书·马隆传》:“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重于泰山

解释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例子

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斩将刈旗

解释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彰明较着

解释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例子

所言革命为假革命,已彰明较着矣。★孙中山《敬告同乡书》

质而不俚

解释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例子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

转败为胜

解释

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转斗千里

解释

指长途转辗作战。

出处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刘良注:“转谓相驰逐;斗,战也。”

例子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三国志·魏志·郭解传》

仰首伸眉

解释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例子

我困囚系,死生毫厘,尚欲于中,仰首伸眉。(宋·陈亮《祭郑景元提干文》)

摇尾求食

解释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例子

下走被羁系久矣,犹未至摇尾求食耳!褫吾皮以为鼓,恐亦不足郊天。(章炳麟《致吴君遂书》)

燕雀安知鸿鹄志

解释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子

燕雀安知鸿鹄志?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一饭之德

解释

比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例子

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

一家之学

解释

自成一家的学派。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例子

自梁以来,始以其当时所行傅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一家之学。★《新唐书·礼乐志一》卷十一

一家之言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例子

清 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倚门卖俏

解释

形容妓女卖弄风骚的生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例子

或论文清书如姑禅入定,待讲书如布帛菽粟,太守书如倚门卖俏。★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

引车卖浆

解释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胜。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例子

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鲁迅《呐喊·阿Q正传》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故重迁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牧之地  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足为凭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