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着所有雕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老师神态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老舍《老张的哲学》)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词:“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我的同事小张长得皓齿明眸。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长揖而坐,神清气爽,满坐风生,顾眄炜如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
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元史·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他的行动和谈吐都是雍容不迫。★郭沫若《献身精神的榜样》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人民日报》:“我不禁惊诧于这穷乡僻壤,竟有如此气度不凡的建筑。”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96回:“拜见之下,果然靡颜腻理。”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南史·宋顺帝纪》)
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直言正色,论不阿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珏斋却好整以暇,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太子波前妃生子名夫差,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闻一多《屈原问题》)
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爱的样子。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然而我们中国的作家是另有一种称赞的写法的:所谓“娇小玲珑”者就是。(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王朔《橡皮人》:“当我混在街上芸芸众生中这种卓尔不群的感觉比独处一室时更为强烈。”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明 汪廷讷《种玉记 奇术》:“天付昂藏七尺躯,寻章摘句懒攻儒。”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二》:“我们每个昂藏七尺之躯,活了几十年,至少的也活了十几年,难道还不懂得做人之道吗?”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曾有一个道士,有长生不老之术,自说已经百余岁了,看去却“美如冠玉”,象二十左右一样。(鲁迅《准风月谈·青年与老子》)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希望你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不要意气用事。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佚,通逸”。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不减周秦。★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而且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气,那种风流儒雅光景。”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月光下,他默默地站在太湖石旁,若有所思。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唬的那有情人恨无个地缝儿藏,羞杀我也傅粉何郎。(元·郑德辉《刍梅香》第三折)
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顾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我困囚系,死生毫厘,尚欲于中,仰首伸眉。(宋·陈亮《祭郑景元提干文》)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夕阳洒在她满头银发上,使她显得神采奕奕。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她是一个举止娴雅的女孩,有一个文质彬彬的男朋友
倜傥:洒脱,不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与众不同。
《晋书·索靖传》:“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余友毕怡庵,倜傥不群,豪纵自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明无名氏《四贤记·会母》看他眉儿秀,额儿巃,鹄峙鸾停一俊髦。”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老着那副笑比河清的面孔,三句话不合,便反插了两只眼睛叫将起来。”
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和蔼可亲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门外走进一位男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我没有城北徐公那么漂亮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端庄高雅而标致。
《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二爱仙人花榜待科,评为玉质金相。★清·定鼎《夜雨秋灯录·胡宝玉小传》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生得杏脸蜂腰,修眉俊眼,亭亭玉立,顾盼神飞,正从梅花小径闪身出来。★《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1)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2)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
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方。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同他做了朋友,时常约他吃酒,不拘形迹地畅谈。★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亦作满座风生”。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蝉鬓拢云,蛾眉扫月,天生丽质难描。★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三折:“几曾道展言舒眉,则被你误了人儒冠布衣。”
两边站着那班丫鬟仆妇望着老少主人,也都是展眼舒眉,一团喜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方纪《歌声和笛音》)
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从不疾言厉色。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