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描写鸟的成语

描写鸟的成语

简介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鸟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莺声燕语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例子

宋江听的莺声燕语,不是男子之音,便从神柜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床边。(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

穷鸟入怀

解释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例子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鱼溃鸟离

解释

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出处

《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凤鸣鹤唳

解释

形容优美的声音。

凤凰于飞

解释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出处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例子

唐·颜真卿《和政公主道碑》:“凤凰于飞,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禄攸归。”

一箭双雕

解释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例子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鸦雀无声

解释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子

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一石二鸟

解释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例子

张敏做了一笔生意,而且还交了一个朋友,真是一石二鸟。

鸟散鱼溃

解释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

《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不绝于耳

解释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例子

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只鸡絮酒

解释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例子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韵香传》:“以只鸡絮酒酬韵香,韵香必含笑于九泉。”

小鸟依人

解释

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例子

(1)她撒起娇来如小鸟依人,妩媚可爱。(2)小赵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非常可爱。

叽叽喳喳

解释

语音杂乱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0章:“晚饭后宿舍里同伴们叽叽喳喳,互相打闹个没完,她感到心烦,就想到图书馆的阅览室翻翻新出的杂志。”

凤毛麟角

解释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例子

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梁斌《红旗谱》二十)

鸟啼花落

解释

形容凄凉的情景。

出处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惜鸾帷,孤玉绦,几度凄凉。断肠的鸟啼花落,满目心伤。”

例子

良缘自有三生约,好把心猿意马收。且听岭南莺弄舌,鸟啼花落不知愁。★清·佚名《说呼全传》第七回

鸾翔凤集

解释

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出处

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亲。”

鸢飞鱼跃

解释

鸢:老鹰。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出处

《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例子

清水池塘傍茅舍,鸢飞鱼跃竹万竿。(陈毅《由北京到广州》诗)

蚕丛鸟道

解释

指险绝的山路。

出处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蚕丛鸟道,通其百工技艺。”

龟文鸟迹

解释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出处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飞鸟依人

解释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出处

宋·阙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作飞鸟依人之态。”

例子

善画兰,亦工诗;丰姿绰约,如飞鸟依人。(清·冯仙湜《图绘宝鉴续篡·三·女史·叶文》)

鹏程万里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例子

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

鸠占鹊巢

解释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出处

《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例子

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鹑衣百结

解释

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出处

《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例子

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清·程麟《此中人语·乞丐风流》)

轻徙鸟举

解释

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出处

清·梅曾亮《书李林孙事》河南路四通,轻徙鸟举不可制。”

鸟集鳞萃

解释

鳞:鱼;萃:聚集。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瓌货方至,鸟集鳞萃。”

鸟语花香

解释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例子

春天一到,公园里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

花香鸟语

解释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例子

春天一到,公园里花香鸟语,充满了生机。

池鱼笼鸟

解释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例子

他现在处于池鱼笼鸟的地步

笼中之鸟

解释

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出处

《鹖冠子·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例子

她简直成了笼中之鸟,虽然生活优渥,养尊处优,但却失去了自由。

笼鸟池鱼

解释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牝鸡司晨

解释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出处

《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例子

听谗信佞,残杀忠良,驱逐正士,播弃黎老,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飞鸟惊蛇

解释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乌鸟私情

解释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例子

臣已离家日久,老母现在抱病垂危,望陛下赐臣还乡,少遂乌鸟私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五回)

鸟革翚飞

解释

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出处

《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竹苞松茂谓制度之得宜;鸟革翚飞,谓创造之尽善。”

云屯鸟散

解释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鸿鹄之志

解释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子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长颈鸟喙

解释

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例子

既已灭吴,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逸乐,浮海而去。(明·瞿佑《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

寒蝉僵鸟

解释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出处

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鹤立鸡群

解释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子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象耕鸟耘

解释

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出处

《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李善注引《越绝书》:“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

例子

恒水又东迳蓝莫塔,塔边有池……此中空荒无人,群象以鼻取水洒地,若苍梧、会稽象耕鸟耘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

鸟入樊笼

解释

樊笼鸟笼,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飞鸟进了笼子。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出处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

双宿双飞

解释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例子

元 石德玉《紫云庭》楔子:“你肯教双宿双飞过一生,便则我子弟每行依平。”

倦鸟知还

解释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鸟尽弓藏

解释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小弟从征方腊回来,苦劝我东人隐逸。明知有“鸟尽弓藏”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鸟覆危巢

解释

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出处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百鸟朝凤

解释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例子

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鸟面鹄形

解释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

《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4回:“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鸟面鹄形。”

乌飞兔走

解释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

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例子

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娓娓动听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例子

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邹韬奋《我的母亲》)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

标签:

热门成语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无聊赖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不当一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