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描写欢乐场面的成语

描写欢乐场面的成语

简介

欢乐的场面大家知道如何描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欢乐场面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拍手称快

解释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例子

这个在乡里为非做歹的二混子,从前仗着他爹当乡长没人敢惹他,如今他爹丢了乌纱帽,他也被抓起来,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谈笑风生

解释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

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例子

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谈笑风生,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怡然自得

解释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出处

《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例子

刘厚守听了,怡然自得,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酒酣耳热

解释

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例子

酒酣耳热,攘袂持杯。(清·张潮《虞初新志·王翠翘传》)

悦目娱心

解释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兴高采烈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子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喜不自禁

解释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例子

王朔《永失我爱》:“‘你无聊不无聊?’石静看我兴高采烈喜不自禁的样儿嗔问。”

怡然自乐

解释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例子

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心旷神怡

解释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例子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欣喜若狂

解释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子

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哭丧着脸

解释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金光亮一个人跪在老地主的坟前,哭丧着脸开始了他的祭祖仪式。”

欢声雷动

解释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

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例子

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喜形于色

解释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例子

章奇先生喜形于色了。(蒋光慈《短裤党》二)

手舞足蹈

解释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例子

(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欣喜若狂

解释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子

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喜眉笑眼

解释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例子

爸爸得知哥哥考上了大学,真是乐得喜眉笑眼。

载歌载舞

解释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例子

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欢庆节日。

锣鼓喧天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例子

周庸祐一一回发,赏封五块银子,各人称谢。少时,锣鼓喧天,笙箫彻耳。(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二回)

受宠若惊

解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例子

(1)谷中一怀着受宠若惊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向外走去。(2)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偶尔略施小惠,老实巴交的工人便感到受宠若惊。

眉开眼笑

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例子

等他吃足了烟,他坐起来,眉开眼笑。(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

冁然而笑

解释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出处

《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桓公冁然而笑,不觉起立曰:‘此正寡人之所见也!’”

欢欣鼓舞

解释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处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例子

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欢欣鼓舞哟!(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大喜过望

解释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出处

《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例子

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眉飞色舞

解释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例子

他一定是听见了什么好消息,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

喜形于色

解释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例子

章奇先生喜形于色了。(蒋光慈《短裤党》二)

喜出望外

解释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例子

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沙汀《催粮》)

乐不可支

解释

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例子

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哈哈大笑

解释

形容开怀的大笑起来。形容非常开心。

例子

六一节这天,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同学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每个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杯觥交错

解释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觥,酒器。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例子

近30年未见的几个老同学齐聚一堂,杯觥交错,乐不可支。

人杰地灵

解释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例子

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闻一多《孟浩然》)

欢喜若狂

解释

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出处

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手舞足蹈

解释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例子

(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足蹈手舞

解释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出处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例子

闻者欠伸屡作,欲睡欲遁,而诵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苗生》

忽忽不乐

解释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

《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例子

秦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

满面春风

解释

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出处

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

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举止大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欣喜若狂

解释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子

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神采飞扬

解释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例子

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开始做报告。

亲痛仇快

解释

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出处

汉·朱浮《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例子

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幸灾乐祸

解释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例子

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抚掌大笑

解释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帝抚掌大笑。”

例子

他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抚掌大笑。

惊喜欲狂

解释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心花怒放

解释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例子

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

鼓舞欢忻

解释

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乐极生悲

解释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

《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例子

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喜气洋洋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例子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得意忘形

解释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例子

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打情骂俏

解释

情:风情;俏:俏皮、风趣。指男女调情。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齐巧这两天糖葫芦又没有去,王小四便打情骂俏起来。”

例子

高兴起来,简直不分主仆,打情骂俏的搅做一团。(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喜笑颜开

解释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例子

(1)社员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喜笑颜开,庆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2)全市人民喜笑颜开地在人民公园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喜逐颜开

解释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例子

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怡情悦性

解释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例子

龙庆峡的冰灯,真使人怡情悦性,去年看了今年还想去。

喜不自胜

解释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例子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喜眉笑眼

解释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例子

爸爸得知哥哥考上了大学,真是乐得喜眉笑眼。

欢呼雀跃

解释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例子

我国女排又夺取了世界冠军的消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横眉吐气

解释

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出处

五代·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兴高采烈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子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欢呼雀跃

解释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出处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例子

我国女排又夺取了世界冠军的消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近悦远来

解释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例子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行王道,近悦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人莫予毒

解释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例子

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亲贵等夷。(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喜出望外

解释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出处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例子

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沙汀《催粮》)

心花怒放

解释

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例子

想起这件高兴事,不觉心花怒放。

开眉笑眼

解释

高兴愉快的样子。同开眉展眼”。

和颜悦色

解释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

《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例子

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春风满面

解释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出处

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例子

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场长笑海山高。(元·无名氏《九世同堂》第四折》)

歌舞升平

解释

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诵而歌舞之。”汉·张衡《东京赋》:“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例子

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起来。(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扬眉吐气

解释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例子

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巴金《家》十二)

喜跃抃舞

解释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出处

《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兴高采烈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子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沾沾自喜

解释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

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高高兴兴

解释

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例子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气象一新、大家都满意、大家高高兴兴的情况下,工作好做。”

宜喜宜嗔

解释

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同宜嗔宜喜”。

出处

明·冯梦龙《挂枝儿·爱》爱你打我的手势儿娇,还爱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时越觉得好。”

心悦诚服

解释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例子

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抓耳搔腮

解释

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例子

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乐不可支

解释

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例子

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心满意足

解释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例子

房间虽然不大,但我也心满意足了。

喜不自胜

解释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例子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闻过则喜

解释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例子

宋 陆九渊《与傅全美书》:“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笑逐颜开

解释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例子

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个个笑逐颜开。

含笑九泉

解释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例子

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大快人心

解释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

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

例子

“老江,你看多么大快人心呀!”说到这里,她喘了一口气,发觉自己太兴奋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九章)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