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仲尼弟子列传解析

仲尼弟子列传解析

查看仲尼弟子列传全诗

  这是仲尼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的人记述较详,洋洋洒洒一大篇;有的人记述简略,只有两个字的人名。本传主要记述了仲尼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述而不作”,但他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学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得以弟子三千,育有大贤七十。本传在记述之中,仍然保留了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形式。

  《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并参以《春秋左氏传》等古籍。而《论语》是仲尼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有的一篇包括若干章,有的一章只记一件事或几句话,多是三言两语,点滴事件,没有繁复的文辞,很少有严整的结构;编纂语录并无伦次,更不着眼于人物、人物描写和性格特征。而《春秋左氏传》乃是编年之史,依时记事,人物事迹也必散漫于各处,支离破碎,难以集中。太史公囊括史料,分别为传,使其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赫然鲜明,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亦清晰集中了。

  譬如,子路的爱好、志气、性格、穿戴、为人,及其事迹,都集于一篇,使读者对该人的形象,从逞勇、凌人转变为懂礼、守义,从学习到出任地方长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特别是子路听到蒉聩与孔悝作乱,“闻之而驰往”。为平息暴乱,结缨而死的前后,突现了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性格。

  子贡的传记是一篇大文章。不仅事迹集中,而且形象刻划得鲜明生动,更富于文学色彩。田常作乱,子贡出游,指陈利害,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然后往返吴越之间,出谋划策,之晋,返鲁。所谓“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利,巧于辞令,胸中韬略和游说的才能。子贡此传,尽管被人指责为“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迁之言、华而少实哉”,“迹近战国策士之风”,正说明了子贡出游的作用与价值。所谓的“华”,和“近战国策之风”,正说明本传的文彩,体现了太史公驾驭语言的功底。田常作乱,为转移视线,欲移兵伐鲁,孔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三言两语,就突出孔子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而子贡的说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语意贯通,间或排句、对偶、比喻、成语,如同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使子贡的形象鲜明生动。

推荐古诗: 白鸠辞夜坐吟江上渔者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清平乐(风云突变)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推荐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