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记述匈奴与中国关系的传文。全文共四段,首段记述匈奴的历史演变及其同中国的历史关系,以及他们的民族风俗、社会组织形态等;第二段写汉朝初年,匈奴与汉朝的和亲关系和反复无常的表现;第三段是本文的中心,记述汉武帝时代,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的以战争为主的紧张关系。第四段记述太史公对武帝同匈奴战争的看法。
同匈奴战争是汉武帝一生政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从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的四十四年当中,汉与匈奴始终处于时战时休、战多于休的敌对状态。在作者的客观叙述中,对于匈奴奴隶主的不守信义,不遵礼法、侵扰边境,破坏和平、好杀成性等,都做了含蓄的批评和指责;同时也对汉武帝不停地进行征战,耗费人力物力,特别是对他的不知择贤、任人失当等,做了含蓄的讥讽,显示了作者对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公允的态度,和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因为本文涉及对当时政治的评述,论述的又是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作者采用了寓论于叙的写法,又在“大史公曰”中连用两句“唯在择任将相哉”,“隐然言外”(何焯《义门读书记·史记》),“微旨实寓讥”(《史记评林》引余有丁语),使本文在《史记》中显示出不同的叙事言志的特色。
另外本文较详细地记述了匈奴的世俗风情,文字简约,颇似一篇风俗书,很有文献史料的价值,是《史记》的名篇。
推荐古诗:
箜篌谣、
秦州杂诗(其七、
江亭(水流心不竞)、
日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推荐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傲世轻物 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