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推荐古诗:
秋浦歌十七首、
垂钓、
府西池、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秋夕、
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
登望楚山最高顶、
舟中晚望、
听流人水调子、
御街行
推荐诗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热文成语
-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