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写作背景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查看卜算子·咏梅全诗

  其一: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其二: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

推荐古诗: 早发白帝城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忆江上吴处士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洛桥晚望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渔家傲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

推荐诗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马劳神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