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写作背景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查看卜算子·咏梅全诗

  其一: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其二: 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 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 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 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 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 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

推荐古诗: 杜陵叟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声声慢(寻寻觅觅)和段季承左臧惠四绝句(个个诗家各筑坛)蝴蝶(两个黄蝴蝶)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寄陈鲁山(诸公贵人识面稀)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推荐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玩无厌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