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哪个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1] 半江瑟瑟半江红。[2] 可怜九月初三夜,[3] 露似真珠月似弓。[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及注释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一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三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四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瑶池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戏题磐石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

推荐诗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室逢灯  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按图索骏  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见“按图索骥”。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