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五个侦察人员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连续侦察。如果发现敌人,就由远及近地转递消息,报告给部队主将,然后再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诚如兵法所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西汉宣帝时期,先零羌(胁迫罕、幵)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的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问他,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时,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问:“将军估计一下羌兵现在的情况怎样,我们应当派多少兵去?”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宣帝听后笑着说:“好!”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便打算渡过黄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于夜间派遣三校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汉军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他们发现有几百羌族骑兵出入于汉军附近。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乏不能出击驱赶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打击敌人是以全歼有生力量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贪图的。”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各校指挥官,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用兵打仗的特点是,往往把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作为重要任务,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战事,爱护士卒,先搞好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因此,他能顺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乱。
推荐古诗:
江上吟、
秋浦途中、
游太平公主山庄、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得乐天书、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推荐诗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