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对事采取中间态度,似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过头或不及都失之偏颇。相比之下,不及比过头还要好些,所以才有“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这样的说法,以及枪打出头鸟这样的做法。中国人早已习惯了中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无论我们现在怎样指责,这个现买,这种内在心理结构,一时难以改变。
退后一步想,撇开中庸是好是坏的争执,折中的确是处理矛盾冲突的一种现实的手段。远的不说,就说近几年世界两大阵营冷战状态的结束,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解,中国用“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港、澳、台问题,都是突出的事例。其实,西方明智的人士远比一些国人更钟情于中庸思想,更懂得运用它的奥妙。这至少表明,走中间道路,取中间态度,是现实的,聪明的, 也是有生命力的。
推荐古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赠元稹、
难念的经、
滞雨、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鹿柴、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清平乐(风云突变)、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推荐诗句: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