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可以出动有三种原因:国中不和,不可以出军;军中不和,不可以出阵;阵中不和,不可以出战。孙子说:放在第一位的是“道”。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危,是“疑”的意思。是说上级素来有仁义施给下级,那么士卒就能勇敢向前,攻击敌人,与上级共赴危难,即使有倾覆之败,也无所畏惧。就象当年赵襄子败走晋阳,虽然被晋国军队围困,并用水灌,使炉灶沉于水中,日久蛙生,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背叛的。]
黄石公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中幕帐还未安置好,将帅不说疲劳,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这就是将帅的礼法。只要将帅与士卒同苦乐、共安危,士卒就会团结一心,不可离异,这支队伍就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将帅如果以礼对待,以言辞激励[用言辞激励士卒,告诉他危急与使命],那么士卒就愿意为知遇之恩而万死不辞。因此,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口含辛辣的蓼,问伤养死,抚慰百姓,最终称雄于诸侯;吴起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浓疮,体恤士卒,最终凌驾在敌国之上。看守宋国国门阳门的士卒死了,子罕人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讨伐;楚庄王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为之感动。这样,勇敢者愿为之战斗,智慧者愿为之忧虑。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计不退缩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心愿相一致。所以说,平日里对士卒不断地积畜恩德,就可以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效。有俗语说:不断地积畜恩德,整个天下都会为你所驱使。这就是对“道德”一词的简明概括?
推荐古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长安古意、
游子吟、
行香子(天与秋光)、
青松(大雪压青松)、
念奴娇(凭高眺远)、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朝中措(幽姿不入少年场)、
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推荐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暗度金针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