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者善将威势施加于敌国,使其无法与他国结盟。”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楚国的莫敖要与贰国、轸国结盟,郧人却在蒲骚埋伏军队,将和随、绞、州、蓼几国联合起来讨伐楚军,莫敖非常担扰。斗廉说:“郧人在其城郊驻军,一定不会诫备,况且日日候望着随、绞等国军队的到来。您在城郊驻军,以抵御随、绞等国的军队。我率领精锐部队乘着黑夜攻打郧人,郧人有担扰之心就要依凭其城,因而不会有斗志。如果能打败郧人的军队,随、绞等国就会和郧离异。”莫敖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在蒲骚打败了郧人的军队。
汉宣帝时,先零部落与罕、开、羌解开了仇怨,联合起来为寇贼。宣帝命令赵充国先去讨伐罕、开,赵充国出于对国事的考虑,因而不听从,于是上书给宣帝:“先零,是羌的敌人,想背叛,所以和罕、开解开了仇怨,然而其内心却不能忘记,担心汉朝军队到来,罕、开背叛了它。我以为先零是这样打算的,它要为罕、开解急,使其约守更坚固。如果先攻击罕、羌,先零一定要来协助他们,现在敌人正处在马肥粮足之时,攻击它,恐怕也不能给罕、羌以致命打击,反倒使先零有机会施德惠给罕、羌,使其盟约更牢固,团结更紧密,这样一来,要想打败他们,就得花更多的力气。我担心国家因此出现困难,会长达十数年,而不是二三年。如果先讨伐先零,那么罕、开等不用发兵,也会顺服。”宣帝听从了赵充国的建议,果然不出所料。
魏太祖曹操讨代关中贼寇,每当一个地方的贼寇出来,太祖就非常高兴。
贼寇被消灭之后,各路将领问太祖高兴的原因,太祖说:“关中道路遥远,如果贼寇据守险要地形抵抗,要讨伐它,不用一二年时间是不能平定的。现在他们自动聚集前来,人虽多,但彼此不服气,使各部没有统一的指挥,这样就可以一举消灭,比攻打羌人容易得多,我因此高兴。”谚语说:如果用绳子绑在一起的鸡不能一起上架栖息,那就可以分开它们,逐个瓦解。曹操是深得比中道理的。这就是所谓的“伐交”。
推荐古诗: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泪、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遣悲怀三首、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
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谢池春(壮岁从戎)
推荐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阿毗地狱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