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争来说明改变、变更的道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一方面,战争为国之大事,用来作例证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战争中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因素,没有灵活机敏的头脑,难以适应,固此本身就是对变化多端的最好说明。
变的道理可以推广到宇宙人间的万事万物。宇宙人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即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绝对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 因而,以不变应万变,在某种意义上便是消极闭塞的表现。天在变,道在变,人也应当变。最能变者,就最能生存。中国古代的智慧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所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等等,就是讲的以变对变,灵活机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古诗:
山中问答、
义鹘行、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旅宿、
山行、
听颖师弹琴、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孟城坳、
早朝
推荐诗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