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八节读解

第八节读解

查看第八节全诗

  伊尹之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孔子亦是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但孔子和伊尹走的不是同样的道路,伊尹是辅佐商汤王平定天下,孔子却选择了普及平民教育的道路。在《论语》中,我们已经弄清楚孔子之周游列国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而是为了普及平民教育,因此,本章所说的“主”,也就是主持掌管的意思,主持掌管各个诸侯国家以及民间的学校和私塾,以便开展平民教育。在《论语·子路》中,有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提出的“教之”,就是提倡普及全民教育。为政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人民的繁荣富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古到今,古今中外,为政者大都是忙于使民安居乐业,但很少有统治者真正能做到使民“安居乐业”的。战争、犯罪迭迭频起,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民众的文化知识过于贫乏、文化素质低所致。所以孔子要提出“教之”,就是想要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所以现在各国政府也在努力普及教育。如果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普及,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会逐渐端正了。

  孔子接着说:“如果有用我来‘教之’者,一年的时间就会有起色,三年便会见成效了。”这个“用我者”,不是用我来处理国家政事,而是紧接上面的“教之”。在《为政》第二十一节中: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就是说明孔子不愿意“为政”。在《述而》第十一节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我者,即是需要我,不仅是国家用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也是用我,那么,学生要用我即是需要我,需要我我就言说起来,我上课,不需要我、舍弃我,我就将知识收藏起来,不怨天尤人。因此,历来解释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求取一官半职的说法是有明显的错误。孔子之周游列国,也就是其所说的“教之”。孔子之继承尧、舜之道,选择了普及教育的道路,就是孔子“孝”的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远别离杨柳枝(苏家小女旧知名)除夜作题兴化寺园亭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宿建德江古薄命妾终南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

推荐诗句: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斑驳陆离  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凡几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