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八节读解

第八节读解

查看第八节全诗

  伊尹之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孔子亦是继承尧、舜之道,以拯救天下民众为己任。但孔子和伊尹走的不是同样的道路,伊尹是辅佐商汤王平定天下,孔子却选择了普及平民教育的道路。在《论语》中,我们已经弄清楚孔子之周游列国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而是为了普及平民教育,因此,本章所说的“主”,也就是主持掌管的意思,主持掌管各个诸侯国家以及民间的学校和私塾,以便开展平民教育。在《论语·子路》中,有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提出的“教之”,就是提倡普及全民教育。为政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人民的繁荣富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古到今,古今中外,为政者大都是忙于使民安居乐业,但很少有统治者真正能做到使民“安居乐业”的。战争、犯罪迭迭频起,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民众的文化知识过于贫乏、文化素质低所致。所以孔子要提出“教之”,就是想要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所以现在各国政府也在努力普及教育。如果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普及,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会逐渐端正了。

  孔子接着说:“如果有用我来‘教之’者,一年的时间就会有起色,三年便会见成效了。”这个“用我者”,不是用我来处理国家政事,而是紧接上面的“教之”。在《为政》第二十一节中: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就是说明孔子不愿意“为政”。在《述而》第十一节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我者,即是需要我,不仅是国家用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也是用我,那么,学生要用我即是需要我,需要我我就言说起来,我上课,不需要我、舍弃我,我就将知识收藏起来,不怨天尤人。因此,历来解释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求取一官半职的说法是有明显的错误。孔子之周游列国,也就是其所说的“教之”。孔子之继承尧、舜之道,选择了普及教育的道路,就是孔子“孝”的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忆秦娥(箫声咽)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南歌子(云鬓裁新绿)送别新晴野望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山无陵,江水为竭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马劳神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