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韩王说:“秦王想要征讨魏国,并且想攻打绛、安邑等城,不知韩国准备采取什么对策?秦国想攻打韩国,主要是为了图谋东方的周室,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如今韩国不明察事实,就贸然想要和秦国结为盟邦,必然给山东诸侯带来灾祸。秦攻打魏国,主要是为了经由魏国军临韩国,惟恐魏国不听号令,所以才决定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借以巩固秦、魏之间的关系。可是君王没有明察事实真相,竟然妄想保持中立,魏国必然愤恨韩国,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顺从秦国驱使,到那时韩国必将一败涂地,希望大王认真考虑!
所以君王不如派人前往赵、魏,和赵、魏两国结为同舟共济的兄弟,使山东诸侯派精兵镇守韩、魏的西边;假如不采取这种紧急措施,那山东诸侯将无法救亡图存,这是万代不朽的君国大计。秦国妄想吞并天下诸侯,进而以天子的姿态君临中国,其气概和古时迥然不同。侍奉秦国虽然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但是父亲最后还是把儿子消灭掉。行为虽然像手足兄弟的伯夷让位叔齐,但是最后两兄弟却都是饿死在首阳山下;言行虽然像夏桀王和殷纣王,但是仍然被商汤王和周武王灭亡。由此可见,无论怎样事秦都是无益的,不但不能靠事秦来维护国运,反而会因此而加速国家的灭亡。换句话说,山东诸侯如果不结成合纵阵线,使各国诸侯团结一致,到最后必然被秦国一一灭亡。”
推荐古诗:
宫辞、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
邻儿半夜哭(邻儿半夜哭)、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五古(去去思君深)、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煮)、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推荐诗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