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弃疾 朝代:清朝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消 :经受落红:落花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长门:...查看全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查看全部
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查看全部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查看全部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查看全部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早春行、满江红(试问琵琶)、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青松(大雪压青松)、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 推荐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