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枣栗也够吃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我的国家弱小,西面迫近赵国,南面靠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号召我国合纵以使国家安宁,我愿意把国家交出来听从您的安排。”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推荐古诗: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哭刘司户蕡、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万山潭作、
早寒有怀、
游终南山、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满庭芳(芳草池塘)、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推荐诗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