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九节翻译及注释

第九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九节全诗

译文  慧能辞别了五祖,拔脚往南走,走了两个月,来到大庾岭,后面有几百个人追来,想抢夺证法的袈裟和钵盂。其中一个僧人俗姓陈,名字叫惠明,出家前当过四品的将军,性格行为粗暴,格外努力追寻我,跑在众人的前面,赶上了我。慧能把袈裟和钵盂扔在一块大石头上,说:“袈裟钵盂只不过是传法的信物而已,(并不是法本身)怎么能靠强力来争夺呢?”然后就隐身在草丛林莽中。惠明赶来,却不拿袈裟钵盂,而喊叫说:“行者啊,行者啊,我是为佛法来的,不是为袈裟来的。”慧能就从隐身处走出来,在盘石上打坐。惠明向我行礼说:“请行者给我讲解佛法。”慧能说:“你既然是为佛法而来,你现在就静下心,杜绝一切俗缘,一点俗念也不要产生,我就给你讲说佛法。”惠明沉思静默了很久,我对他说:“不思想善,也不思想恶,此时此刻,不就是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吗?”惠明立刻觉悟。他又问我说:“除了刚才说的密语密意外,还有别的密意吗?”慧能回答说:“我对你说了,就不再是秘密了。你如果能用它来观照自己,秘密就在你那儿了。”惠明说:“惠明虽然在黄梅修行,却并没有省察到自己的本性。今天承蒙您指导教诲,好像人喝水一样,冷和暖只有自己知道。现在行者您就是我惠明的师傅了。”慧能回答说:“你要是这样想,我和你都是以黄梅五祖为师,咱们共同努力维护佛法吧。”惠明又问我说:“惠明今后该到哪儿去呢?”我回答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惠明向我行礼后告辞而去。

注释①已:语气虚词,表示动作结束。②大庾岭:山名,江西省大庾县南和广东省南雄县的分界之处,也是一处地理分界标志,过了岭就属于岭南。③惠明:即慧明,敦煌本作惠顺,俗姓陈,据说是南朝陈宣帝的孙子,但此说有争议。④趁及:赶上。⑤行者:本义是方丈的侍者,后来泛称修行佛道的人,这里是对慧能的称呼。⑥黄梅:湖北省黄梅县,弘忍所在地,可代指弘忍。⑦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指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县;蒙,袁州的蒙山。

推荐古诗: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放言五首(赠君一法决狐疑)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不第后赋菊春雨屏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西宫春怨

推荐诗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可救药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可开交  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