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六节全诗

译文  五祖已经知道神秀还没有找到法门,没有自明佛性。天亮了,五祖请了卢供奉来,到南边廊壁上绘画图像,忽然看见廊壁上神秀写的偈语。就对卢供奉说:“供奉不用再画了,劳你远来白跑一趟。经上说:所有的可见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只保留这篇偈语,让门人念诵修持,从这篇偈语获得启示,就能够避免堕落三恶道了。照这篇偈语修持,会大有好处。”五祖让门人烧香礼拜,都来念诵这篇偈语,以便觉悟佛性。众门人念诵偈语,都感叹叫好。到三更时分,五祖把神秀叫进禅堂内室,问他说:“那篇偈子是你作的吗?”神秀回答说:“的确是我作的,我并不敢妄想追求祖师之位,只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看看弟子还有一点智慧吗?”五祖说:“你作的这篇偈子,并没有见到佛性,还停留在门外,没有进入门内。像这样来寻觅最高的觉悟,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最高的觉悟,必须在言语之间当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发现自己的本性。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中,都能自觉认识,万种事物和境界都达到同一而没有一点滞碍;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万种事物和境界都是相同如一的,相同如一的心,就是真实的。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认识,就是获得了最高觉悟的佛的本性。你再思考一两天,重新作一篇偈语,拿来给我看,你的偈语如果能觉悟入门,我就把衣钵法教都传给你。”神秀向五祖行礼后出来,又过了几天,偈语也没有作出来,心情恍恍惚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一样,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注释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第五品中语,原意是佛祖对须菩提说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意思是一切皆空才是佛门真谛。②恶道:即三恶道,是地狱、饿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动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即“非天”,有“天福”而无“德”者),三善道和三恶道合起来就是六道轮回。③炷香:即烧香。炷是动词。④慈悲:《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以慈悲就是与众生同乐,救众生苦难的一种所谓菩萨情怀。⑤念念:每一个念头之间,指极短暂的瞬间。⑥万法:法是梵语达摩的意译,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万法就是指包罗万象的一切。⑦无上菩提:最高的觉悟。

推荐古诗: 将进酒双燕离谢公亭初冬夜饮齐安郡后池绝句渡浙江问舟中人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城坳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
  •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