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六节全诗

译文  五祖已经知道神秀还没有找到法门,没有自明佛性。天亮了,五祖请了卢供奉来,到南边廊壁上绘画图像,忽然看见廊壁上神秀写的偈语。就对卢供奉说:“供奉不用再画了,劳你远来白跑一趟。经上说:所有的可见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只保留这篇偈语,让门人念诵修持,从这篇偈语获得启示,就能够避免堕落三恶道了。照这篇偈语修持,会大有好处。”五祖让门人烧香礼拜,都来念诵这篇偈语,以便觉悟佛性。众门人念诵偈语,都感叹叫好。到三更时分,五祖把神秀叫进禅堂内室,问他说:“那篇偈子是你作的吗?”神秀回答说:“的确是我作的,我并不敢妄想追求祖师之位,只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看看弟子还有一点智慧吗?”五祖说:“你作的这篇偈子,并没有见到佛性,还停留在门外,没有进入门内。像这样来寻觅最高的觉悟,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最高的觉悟,必须在言语之间当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发现自己的本性。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中,都能自觉认识,万种事物和境界都达到同一而没有一点滞碍;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万种事物和境界都是相同如一的,相同如一的心,就是真实的。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认识,就是获得了最高觉悟的佛的本性。你再思考一两天,重新作一篇偈语,拿来给我看,你的偈语如果能觉悟入门,我就把衣钵法教都传给你。”神秀向五祖行礼后出来,又过了几天,偈语也没有作出来,心情恍恍惚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一样,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注释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第五品中语,原意是佛祖对须菩提说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意思是一切皆空才是佛门真谛。②恶道:即三恶道,是地狱、饿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动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即“非天”,有“天福”而无“德”者),三善道和三恶道合起来就是六道轮回。③炷香:即烧香。炷是动词。④慈悲:《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以慈悲就是与众生同乐,救众生苦难的一种所谓菩萨情怀。⑤念念:每一个念头之间,指极短暂的瞬间。⑥万法:法是梵语达摩的意译,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万法就是指包罗万象的一切。⑦无上菩提:最高的觉悟。

推荐古诗: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北青萝咏鹅汉江临眺送别行宫点绛唇(寂寞深闺)永遇乐(落日熔金)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推荐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