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第六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六节全诗

译文  五祖已经知道神秀还没有找到法门,没有自明佛性。天亮了,五祖请了卢供奉来,到南边廊壁上绘画图像,忽然看见廊壁上神秀写的偈语。就对卢供奉说:“供奉不用再画了,劳你远来白跑一趟。经上说:所有的可见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只保留这篇偈语,让门人念诵修持,从这篇偈语获得启示,就能够避免堕落三恶道了。照这篇偈语修持,会大有好处。”五祖让门人烧香礼拜,都来念诵这篇偈语,以便觉悟佛性。众门人念诵偈语,都感叹叫好。到三更时分,五祖把神秀叫进禅堂内室,问他说:“那篇偈子是你作的吗?”神秀回答说:“的确是我作的,我并不敢妄想追求祖师之位,只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看看弟子还有一点智慧吗?”五祖说:“你作的这篇偈子,并没有见到佛性,还停留在门外,没有进入门内。像这样来寻觅最高的觉悟,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最高的觉悟,必须在言语之间当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发现自己的本性。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中,都能自觉认识,万种事物和境界都达到同一而没有一点滞碍;一样真了,则样样都真,万种事物和境界都是相同如一的,相同如一的心,就是真实的。如果能达到这样的认识,就是获得了最高觉悟的佛的本性。你再思考一两天,重新作一篇偈语,拿来给我看,你的偈语如果能觉悟入门,我就把衣钵法教都传给你。”神秀向五祖行礼后出来,又过了几天,偈语也没有作出来,心情恍恍惚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一样,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注释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第五品中语,原意是佛祖对须菩提说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意思是一切皆空才是佛门真谛。②恶道:即三恶道,是地狱、饿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动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即“非天”,有“天福”而无“德”者),三善道和三恶道合起来就是六道轮回。③炷香:即烧香。炷是动词。④慈悲:《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以慈悲就是与众生同乐,救众生苦难的一种所谓菩萨情怀。⑤念念:每一个念头之间,指极短暂的瞬间。⑥万法:法是梵语达摩的意译,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万法就是指包罗万象的一切。⑦无上菩提:最高的觉悟。

推荐古诗: 长相思(一重山)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喜迁莺(晓月堕)夏日南亭怀辛大耶溪泛舟芙蓉楼送辛渐听流人水调子送沈子福之江东渭川田家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推荐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