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一节翻译及注释

第一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一节全诗

译文  慧能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我的这个法门,是以定和慧为根本宗旨,但大家不要迷惑,说定和慧是有区别的。定和慧其实是一体,不是两样。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应用。产生智慧时禅定就在智慧里面,入禅定时智慧就在禅定当中。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道理,那就是定和慧融为一体的学问。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人禅定然后才产生智慧,或者先产生了智慧然后才人禅定,认为两者各不相同。持有这样见解的人,就是以为佛法有两种。嘴里说要行善,心中却没有善念,那就是空有定和慧的虚名,将定和慧看做不是一回事了。如果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是善,内外一致,定和慧就是一回事。自己觉悟修行,不需要和人争辩,如果争辩先后胜负,那就和迷惑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斩断争执胜负的心思,那就增加了我执和法执,就没有脱离生、住、异、灭的四相。善知识们,定和慧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作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体却是同一个。定和慧的法则,也是这样。”慧能大师指示大众:“善知识们,一行三昧的意思,就是无论走、停、坐还是卧,都要修行一个正直的心思。《净名经》上说:‘正直的心就是道场,正直的心就是净土。’不要心里想着干谄媚曲邪的事,嘴里却说着正直的门面话。嘴里说着一行三昧,却并不以正直的心思修行。应该以正直的心思来修行,对一切佛法都不要偏执。迷惑的人执著于法相,执著于一行三昧的表面,只是说要常常静坐不动,就能不生邪念妄想,说这就是一行三昧。这样解释佛道,就等同于没有感情的死物品,这是修行佛道受到障碍的原因。善知识们,佛道应该是畅通流动的,怎么却会停滞呢?心思如果不执著于法相,佛道就会畅通流动;心思如果执著于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缚。如果说只要久坐不动就能得道,那就像舍利弗在树林中枯坐,却被维摩诘所斥责。善知识们,还有人教别人打坐,说只要静静地内视自己的心,不要动心,不要起念,这样就能修道成功。这些迷惑的人不能理解打坐的真义,就这样执著乱行而七颠八倒。像这样的人还不少,这样来乱作指导,实在大错特错。”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本来,正确的教化方法,并没有顿悟还是渐修的区别。人的本性有的聪明有的迟钝,迟钝的人可以采取渐修法,颖悟的人可以顿悟而与佛道相契合。如果自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自己能发现自己的本性,那就没有什么顿教和渐教的差别了,所以建立顿教或渐教的法门,只是为了方便而暂时给个名称而已。善知识们,我这个法门,从释迦佛祖传到现在,首先是把立无念作为宗旨,以无相作为本体,以无住作为根基。所谓无相,是既在相上又能离开相;所谓无念,是既有这个念头又不执著于这个念头;所谓无住,是说人的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乃至冤家和亲友,以及言语讥讽、欺诈、争斗时,都当做空幻来对待,并不思谋报复。每一个念头里,都不要再追思过去的事情。如果既想从前又想现在还想将来,念头一个接一个持续不断,这就叫自己捆绑自己。对待诸法万相,每个念头都不停留,就无所束缚了。这就是以无住为根基的意思。善知识们,抛离一切法相,名叫无相。能抛离法相,就能使自性法体清净无染,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善知识们,面对各种外境,心思不受干扰污染,这就叫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中,经常远离各种外境,不被任何外境触动而起心动念。如果以为只要什么东西都不思想,就会把所有的念头都除尽了,这是很错误的认识,因为一个念头绝灭好像是死了,但念头还会在别处产生。学习佛道的人要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认识佛法的真正意旨,自己错了还好说,再用这种错误认识劝化别人,那就不仅是自己迷惑不能认识佛性,还歪曲诽谤了《佛经》,所以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呢?只因为那些嘴里说认识到了佛性的愚迷之人,一遇外境就起心念,在心念上就产生各种偏邪的见解,于是一切世俗的妄想也就随之产生了。自己原有的佛性本来并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获得。如果自以为获得了,而乱说祸福,那就是世俗偏见。所以我这个法门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所谓无,无什么事情呢?所谓念,又念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说没有差别二相,没有各种世俗的想法;所谓念,就是念真正的如来佛性,真正的如来佛性就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正的如来佛性的运用。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产生心念,不是从眼、耳、鼻、舌产生的那些心念。真正有如来佛性,就能生起佛念。如果没有真正的如来佛性,眼中之色和耳中之声等立刻就变成坏东西了。善知识们,真正的如来佛性是从自己的本性中起念的,所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虽然有视听感觉认知等功能,却可以不被各种外境所影响污染,而保持真正的佛性常在。所以佛经上说:能够善于区分识别各种外在的法相,正由于不动心念,这就是第一要义。”

注释① 舍利弗:即舍利弗多罗,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称智慧第一。

推荐古诗: 惧谗(双花竞春芳)城上夜宴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御街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七律(记得当年草上飞)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夜读有感(公卿有党排宗泽)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案剑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百念皆灰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