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再次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是人类本来就有的,而不是“圣王兴,则民好善”。因为,没有圣王以前,人民也是好善的。这个话题可以追溯到很远,如原始社会、古人猿社会。按照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人是由猩猩、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在猩猩、猿猴的社会里,有没有善恶观念呢?回答是有!它们善其同类而恶异类,善异性而恶同性。那么在猩猩、猿猴以前的动物,又有没有善恶观念呢?回答亦是有!这就说明,在人类进化为人之前,善恶观念就存在于动物之中。人类进化为人之后,善恶观念更得到加强,随着人类识别能力的提高,是非曲直观念、羞耻观念、恭敬观念、恻隐观念都一步步产生,尔后圣王兴,则人民更趋向于为善!至私有制产生,并且畸形发展,人性才逐渐趋向恶的方面。虽然,私有制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但在这其中,如果多提倡恻隐、羞耻、恭敬、是非之心,使人们趋善避恶,那么人类社会就会稳定发展。因此,孟子认为,正因为人类本性当中有善的因素,人们才会彼此相互亲爱,人们才会有团结的思想,人类才会组成社会。如果没有,人类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而依然还和其它动物一样,是猩猩猿猴。告子说:“食色,性也。”其实告子也已经知道了饮食和爱人是人的本性,求得饮食是为了继续生存,因此可以说饮食是人所能生存下去的能量;而“爱”“人”却是人之所以生存下去的动力。这就是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关键。其它动物可以没有“爱”而孑然一身,独自浪迹天涯;如果人没有“爱”,那就痛苦万分了,也就活不下去了。换句话说,人类为了求得饮食而必须劳动,因此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但事实上人类却是因为“爱”才创造了人类社会。因为,一个人想要被人爱,首先要去爱别人,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所以,孟子提出的“性本善”是很有道理的。
推荐古诗:
日射、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在狱咏蝉并序、
老将行、
送元二使安西、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腐儒碌碌叹无奇)、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
推荐诗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