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说:“秦国打败马服君赵括的军队,包围了邯郸。齐国、魏国也帮助秦国进攻邯郸,齐围攻占淄鼠,魏国攻占伊是。魏国公子无忌为天下设下妙计,杀死将军晋鄙,率领魏国军队去解救邯郸之围。使秦国不能占领邯郸而且失去天下民心。这就是齐兵侵入魏国造成无忌救援邯郸的大功。安邑是魏国的都城;晋阳是赵国的都城;鄢郢是楚国的都城。本来三国和秦国接壤,如果秦国进攻魏国,就会夺取安邑,进攻赵国,就会夺取晋阳,进攻楚国,就会夺取鄢郢。逼迫三国君主,兼并东西周的土地,攻占韩国夺取它的土地,秦国将要夺取天下的一半土地了。如今又强取赵国、魏国,疏远中原各国的邦交,割取卫国的东部领土,兼并魏国的河南,断绝赵国的东阳,那么赵国、魏国也就危险了。赵国、魏国处于危险境地,那并不是齐国的利益。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的意思,是害怕秦国兼并天下而使它们的君主称臣,所以专意用兵抗拒秦兵。三国与秦国接界祸患就迅速,齐国不与秦国接界祸患就迟缓。因此根据天下局势看来,诸侯不得不事奉齐国。如果秦国得到齐国的支持,那么它的权势在中原将得到重视;赵国、魏国、楚国得到齐国的支持,那么完全可以抵御秦国。所以秦国、赵国、魏国谁得到齐国的支持,就会得到诸侯的重视,失掉齐国的支持就会受到诸侯的轻视。齐国既然占有这样好的形势,却不能在天下得到重视是什么原因?大概是用的计策错了。”
推荐古诗:
乐游原、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秦中寄远上人、
秋夕贫居述怀、
渔家傲、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永遇乐(明月如霜)、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推荐诗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