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八节读解

第八节读解

查看第八节全诗

  孟子所说的土地方圆百里,“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就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这个意思是说,并非没有土地,也不是土地不够分封,之所以一个诸侯只分封百里之地,其目的就是要使诸侯们不能够拥有太多的土地和人民。换句话说,就是要使诸侯们不要有太多的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私有欲的提高,至春秋时期,诸侯们已不满足于方圆百里的国土了。所以他们趁着周王室的日益衰微,拼命扩张自己的国土,做强做大。然而仁者为什么不为呢?象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这三王如果不为,能统一天下吗?这似乎有些矛盾,这也是当年诸侯们没有弄懂的地方。其实,孟子的意思是,想要做强做大,并不是坏事,但不能靠侵略、掠夺和剥削来使自己富强。而是要依靠“仁、义、礼、智、信”的原则,爱民、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用智慧、用诚信,那么,人民就会主动来依附你,整个天下的人民都依附你了,土地难道还不是你的吗?管仲当年亦如是说,《管子·重令》:“然则先王将若之何?曰:不为六者变更于号令,不为六者疑错于斧钺,不为六者益损于禄赏。若此则远近一心,远近一心则众寡同力,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夺也,以为天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这其实就是举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狂夫登鹿门山怀古塞下曲春日上方即事洛阳女儿行离思五首其四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