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这一段话,历来的儒学家们都没有读懂。寻求,有心中想寻求和用实际行动去寻求两种方式,想寻求,本身是对的,不想寻求,那就错了。只有“我”心中想寻求,才会有实际行动的去寻求。如果“我”心中根本不去想寻求,那么就不可能有实际行动。想寻求而且得到了,是“寻求”这种行为方式有益于得到。因此,不想寻求,就如同舍弃,而舍弃是得不到任何东西的。但是,仅仅是想寻求而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行的。如果是想寻求而且也有了实际行动,但最后却没有得到,那就是行为方式的问题了。“求在外者也。”讲的就是外在的行为方式问题。比如,想要财富,而且付诸行动,一定就能得到吗?否!这就要看你选择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对了,就能得到财富;行为方式不对,不仅得不到财富而且还会蹲监狱,还会身败名裂。寻求名誉、地位亦是如此,寻求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想象和行动要结合。所以,孟子认为,人的一生,心里想的固然重要,然而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更重要!
推荐古诗:
羸骏、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相思、
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
驻马听(明月中天)、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哨遍(为米折腰)、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推荐诗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偏救弊 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