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把魏国打得大败,杀死了魏国太子申,消灭魏军十万人。魏王召来惠施告诉他说:“齐国是寡人的仇敌,仇怨至死也不会忘记,魏国虽然很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进攻它,怎么样?”
惠施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臣下听说,为王者要适合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计谋。现在大王告诉臣下的,离法度和计谋太远了。大王本来先同赵国结下了仇怨,而后又同齐国作战。现在没打胜,国家没有守卫作战的后备,大王又要调全部兵力进攻齐国,这不是臣下主张的做法。大王如果想报复齐国,不如就更换君主的服装屈己下人去朝拜齐国,楚王一定会发怒。大王派人到齐、楚两国游说,促成它们的争斗,那么楚国一定会进攻齐国,以强大的楚国去进攻疲敝的齐国,齐国就一定会被楚国击败,这是大王用楚国来毁掉齐国。”
魏王说:“太好了。”就派人向齐国报告,魏王愿意称臣朝拜,田婴答应了。张丑说:“不行。打不赢魏国,而能够让魏国行赣见之礼,与魏国联合而降服楚国,这可以获得大胜。现在战胜了魏国,消灭十万魏军,而且擒获了太子申,使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臣服,轻视秦国、楚国,齐王暴戾是一定的了。况且楚王的为人,喜欢用兵而且很图虚名,最终成为齐国祸患的,一定是楚国了。”田婴不听从,于是接纳了魏王,并阅他多次朝见齐侯。赵国感到羞耻。楚王大怒,自己率兵进攻齐国,赵国响应,在徐州把齐国打得大败。
推荐古诗: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叹花、
题齐安城楼、
题乌江亭、
赋得妾薄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长安古意、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送郭司仓、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推荐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