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谈寻求根本,在孟子看来,杨朱、墨子、子莫等人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正因为没有尽心于根本,杨朱才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才会“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才会“执中”。那么,什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呢?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对呢?杨朱、墨子、子莫他们这三种行为方式为什么不对呢?孟子在这里没有详细说明,只是说不应该只坚持一个极端。拔一毛而不愿利天下,是一种极端;摩秃头顶磨破脚跟而对天下有利,也是一种极端;只保持中间态度,也是一种极端。只要是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都不对。因为拔一毛而不愿利天下,是一种很自私的思想和行为,摩秃头顶磨破脚跟而对天下有利,从而不顾自己,这是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既不愿利天下,亦不愿不利天下,取这种中间态度的人,其实还是自私。这个问题其实老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当统治者的,只要本着爱民、护民的思想,不要横加干涉人民,不要突发异想有所作为,人民自然会有所而为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要吃穿拉撒睡,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必须作为。对于人民的有所作为,统治者只加以引导就行了,自己无为而百姓有为,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了。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人人都会自己求利的,只不过求利的行为方式不一样罢了,如果百姓有难,拔一毛而利天下,何乐不为呢?摩顶放踵利天下,怎么知道你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正确的呢?“举一而废百”,错之又错也。所以,圣人“无为而无不为”,才会不走极端,才是真正正确的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人日寄杜二拾遗、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采桑子、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终南别业、
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 不足为奇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