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的良能、良知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孟子的这句话,不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去想自己不该想的事。这句话看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丰富得很,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什么不要去做呢?如果不想做而勉强去做,这事肯定做不好,既然知道后果不好而又去做了,就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也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性。所以,最好还是别去做。这其实讲的就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一件事出现了,怎样去行为,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这肯定要考虑,要选择,所以孟子认为,既然不想做,那就不要去做。不去做又该怎么办呢?另外想办法。但有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再就是自己不该想的事不要去想,比如一个普通人,就不该想去当皇帝,因为那是肯定做不到的,想半天也是想入非非,不可能实现。所以不该想的,干脆别去想,只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人的本性本能,良能良知。这个问题,子思在《中庸》里面表达得更好:“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个意思是说,君子诚心于自己的地位而行为,不要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名利。如果诚心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患难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患难的生活方式。君子无论进入什么情况下,没有不是悠然自得的。不要光说讨厌富贵的生活方式而暗地里追求富贵的生活方式,光说崇尚贫贱的生活方式而暗地里讨厌贫贱的生活方式。对于君子来说,无论进入什么样的情况下,没有不是悠然自得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要要求别人都与自己一样,也不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去要求别人。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的规律也不一样。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人们最需要遵循的一种生活方式,遵不遵循这种生活方式,全在于各人自己的意愿。因为只有遵循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才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是勉强自己遵循这种生活方式而造成痛苦,那也就不对了。
推荐古诗: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野望、
曲江、
无题(八岁偷照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陇头吟、
漆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推荐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百年偕老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