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卫国大夫)石骑仲去世,没有嫡子,只有庶出的儿子六人,于是请掌卜的人卜占那个儿子可以立为后人,掌卜人说:“如果沐浴并佩带玉器就能得到吉兆。”于是其中五人都去沐浴佩玉。只有石祁子说:“(居丧应该穿着丧服,悲哀憔悴),哪有在父亲丧事期间而沐浴佩玉的人呢?”他就不沐浴佩玉。这是《 礼记• 弓》 篇中的一段文字。如今写文章的人却不这样写,必定写道“沐浴佩玉就能得到吉兆,五人就这样作,单单祁子不这样作,还说:‘哪有在父亲丧事期间象这样子的人呢?'” 似乎也足能概括出这件事,然而古文中的意思就减弱多了。
推荐古诗:
悯农、
望江南(多少恨)、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岛(你在雾海中航行)、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忆游红月、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征马去翩翩)、
感春(日暖自萧条)、
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山无陵,江水为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吝指教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