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这两句诗虽然是杜子美(杜甫,字子美)有所感而发,但是应该算是失言,不可以为典式,文章难道是小事吗?《易•贲》 的《彖》 辞中说:“刚柔互相交错,形成天文,以文明之道立身处事,形成人文。观看天上日月晨辰的运行,用以体察一年四季的时令交化,观察人间诗书礼乐之类的典章制度,据此以教化大治天下。”孔子称赞帝尧的文物制度光明灿烂。子贡说:“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可以听到。”《 诗经》 中赞美卫武公,也称其有文章,能够尊守礼仪规范。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贤明君主的光辉业绩,夏桀、殷纣王、周幽王、周厉王等昏君的丑恶嘴脸,没有《 诗经》 、《 尚书》 用文章的形式记载下来,怎么能流传后世呢?伏羲画八卦,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如果不是孔子用文章的形式作了《十翼》 ,进行解说,怎么能让后人了解?孔子的高明深刻的道理,是寄托在《孝经》 、《 论语》 的文字形式中流传。曾子、子思、孟子传授孔圣人的儒家学说,似使没有《 礼记》 的《 中庸》 和七篇《 孟子》 等书,后代的人从哪里窥其途径?老子、庄子主张消灭礼仪制度,狂妄地说什么无为,可是五千言的《 道德经》 和分内、外篇的《 庄子》 却又极文藻之能事。佛门弟子参禅,说语言是累赘,不知道大乘诸经典可不可废弃?既然如此,那么诋毁为小道,其理由是荒谬的!那些后代的作文章的人,只注意它的表面形式却忘了写文章要载道的根本目的,追求文辞的华美却忽视其内容,形成风气,彼此推波逐澜,以至越走越远,这不是文章本身的过错。杜甫所说的“文章千古事”, “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宎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大多是指诗歌而言,识见甚是狭窄。
推荐古诗:
韩碑、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御街行、
满庭芳(芳草池塘)、
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
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醉落魄(轻云微月)、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推荐诗句: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苍白无力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