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子》一书的编纂者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在第三十四章里孟子曾说过:“在我者,皆古之制也。”什么是古之制呢?古之制包含有哪些内容呢?我们怎么继承和普及这些“古之制”呢?这就象曾子吃烤肉而不吃羊枣一样,烤肉是人人都爱吃的,而羊枣却是个别人爱吃的。继承古之制,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就象姓氏一样,我们只能继承父辈的姓氏,而不能继承父辈的名,姓是大家可以共有的,而名却是个别人独有的,这就叫尽心知命!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
推荐古诗: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宴桃源(落月西窗惊起)、
咏怀古迹五首、
房兵曹胡马、
屏风绝句、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黄花川、
鹿柴、
山中送别、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推荐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花生日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