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子》一书的编纂者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在第三十四章里孟子曾说过:“在我者,皆古之制也。”什么是古之制呢?古之制包含有哪些内容呢?我们怎么继承和普及这些“古之制”呢?这就象曾子吃烤肉而不吃羊枣一样,烤肉是人人都爱吃的,而羊枣却是个别人爱吃的。继承古之制,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就象姓氏一样,我们只能继承父辈的姓氏,而不能继承父辈的名,姓是大家可以共有的,而名却是个别人独有的,这就叫尽心知命!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
推荐古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终南别业、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明妃曲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吴苑晓苍苍)、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
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
推荐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笔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