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子》一书的编纂者借曾子之事揭明学问继承的关系以及知识普及的问题。在第三十四章里孟子曾说过:“在我者,皆古之制也。”什么是古之制呢?古之制包含有哪些内容呢?我们怎么继承和普及这些“古之制”呢?这就象曾子吃烤肉而不吃羊枣一样,烤肉是人人都爱吃的,而羊枣却是个别人爱吃的。继承古之制,就要选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而不能选择只有个别人喜欢的东西。就象姓氏一样,我们只能继承父辈的姓氏,而不能继承父辈的名,姓是大家可以共有的,而名却是个别人独有的,这就叫尽心知命!也只有这样尽心知命,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识。
推荐古诗:
登阊门闲望、
卖炭翁、
勤政楼西老柳、
念昔游、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
宿野庙(众响渐已寂)、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
推荐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富嫌贫 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