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节读解

第四节读解

查看第四节全诗

  在孟子提出一系列王道爱民政策后,梁惠王终于不得不虚心求教了。孟子此时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爱民与杀民!孟子之举例,实际上就是批评梁惠王的霸权政策、行为方式就是在杀人。从现代考古所知,殷墟侯家庄大墓中的殉葬者,约四百人,仅武官村大墓中就有殉葬者近百人。其中有被反绑及砍下头的殉人。殷墟还发现有很多人祭的遗迹,在一批排葬坑及散葬坑中,有被杀的无头人骨架及人头骨。此外,宫殿建筑、宗庙以至一般居室的基址中,也都发现有人祭遗址。卜辞中亦有大量杀人祭祀的记载,其中最多一次杀祭者达五百人。人祭的手段包括砍头、肢解、焚烧等。被杀者多为俘虏,其中又以羌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仆及少数的妾等。这个陋习在周初已经改为用陶俑来代替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然而在春秋时期,这种用活人陪葬的风气又有死灰复燃,所以孔子不得不扼腕而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开始制作陶俑的人,难道没有继承者吗?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实际上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国家靠的是什么?人民!没有人民的国家叫什么国家呢?而人民的拥护,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赖于繁荣和富强的最基本要素。所以,制作陶俑来陪葬的这种传统,是应该有继承者的!后来的秦始皇用了大量的陶俑来陪葬,其实就是“始作俑者”的继承人,也是他对殷商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用活人来陪葬的反对。

  孟子之所以提到孔子这句话,就是想要说明劳动力资源的可贵,也以此来说明爱民的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作为人民的父母官,怎么能让自己的子民饥饿而死呢?所以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爱民、护民、裕民。

推荐古诗: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发潭州题桃花夫人庙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