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物理意义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推荐古诗:
秦州杂诗(其七、
念昔游三首(李白题诗水西寺)、
书怀、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游终南山、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洞仙歌(输赢成败)
推荐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不破不立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