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读解

第五节读解

查看第五节全诗

  齐宣王舍不得拆毁明堂,因为他拥有明堂,而且在明堂上办理政务,他就感到很快活,而且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古代天子的建筑是明堂格式,进门后,中间一个大天井,天井过去的大厅就叫明堂,深入明堂便是内室,再后面就是后院。这里所指的明堂,是指国君朝会、庆赏、选士、办公的地方。亦有可能是准备天子东巡狩朝见诸侯用的。也就是说,拥有了明堂,似乎也就有了做天子的满足感、快乐感。然而孟子认为,如果拥有了明堂,就应该施行王道,否则就不应该拥有。所以孟子给齐宣王讲述了周文王的故事,说明周文王施行王政,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就是关心人民疾苦的“爱民”措施。孟子并举出《诗经》来加以说明,这首诗是引自《诗•小雅•正月》,全诗讲的是讽刺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无度,致国危亡之意,诗中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大加鞭挞,表现出人民的爱憎。孟子之意在于警告齐宣王不要重蹈周幽王的复辙。(公元前781年,幽王宫涅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东周列国志》上说的“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这个周幽王。)

  然后孟子就齐宣王的好财、好色问题进一步阐述,古代先王也有好财好色的,但他们是用自己好财好色的心去体恤人民好财好色的心,这就是将心比心,心想人民。作为“人”,谁都有好财好色的心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人类自从有了思维以后,就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自己身体的感观能获得最大的愉悦。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如果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必然要遭到全体人民的反对。如果能与民同乐,与民同利,与民同欲,将心比心,体恤人民,忧乐人民;那么,人民也就会与统治者同忧同乐,进而拥护统治者,使其统治地位更加巩固。孟子这段议论的现实意义在于,现代的企业家们也要想到自己手下的员工们,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发财好色,要让员工们都能发财,让员工们觉得在这个企业里有发展前途,有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希望,员工们才能奋发有为,企业也才可能得到发展和巩固。这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夜下征虏亭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暮秋独游曲江云鬓裁新绿,别舍弟宗一长寿乐(微寒应候)别云间(三年羁旅客)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

推荐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头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