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齐民要术》:荞麦地,五月耕一遍;经过二十五天,等草腐烂后,再耕一遍;播种时耕一遍,共耕三遍。一律要在立秋前后的十天以内,进行播种。假如播种前是耕了三遍地,荞麦长成后,便会结三层子。当下面的两层子已变成黑颜色,只剩最上的一层子还是白颜色,而且所有的子都已灌满了如脓的白浆时,便应当即时收刈。刈倒的荞麦,只须梢对梢搭摞在一起,平放在场中,白子便会一天天地变黑。这样做才是(收获荞麦的)好方法。假如等待最上一层的白子黑一半再收刈,下两层的黑子就会早已落光了。
注释
①此条采自《齐民要术》卷首《杂说》,非贾思勰撰。
②今日只把荞麦视同救荒作物,夏粮收过后天不下雨,种不上秋;及至下雨,大秋农时已过,人们才会种荞麦,哪会像这里说的,如此郑重其事。
③本句是说,假如耕地三遍,荞麦便会长出三级有效分枝,着生三层子。
④浓:假借作“脓”,指白汁浓重似脓。
⑤本句《齐民要术》卷首《杂说》原作“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总落矣”。
推荐古诗: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颂(春有百花秋有月)、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沁园春(情若连环)、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寄陈鲁山(天下无虞国论深)、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羽檄联翩昼夜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
推荐诗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