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收种翻译及注释

收种翻译及注释

查看收种全诗

译文

  《齐民要术》:收取作种用的茧,一定要选择位置在蚕簇中部的。靠近上面的,将来蚕茧丝薄;靠近地面的,所产的卵不化生。

  《务本新书》:养蚕的方法,选取茧种最为首要。现在人们将摘下来的蚕茧,一概堆放在箔上,往往还没有等到缲丝,有的茧已经出蛾,便将这样的蚕蛾用来下种。这些因为罨压熏蒸受了热而生出的蚕蛾,决没有不带病的。病蛾所产的子将来必会生病,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今后选取茧种,在开簇的时候,应择取靠近蚕簇上部向阳的蚕茧,或者在苫草上的茧,都是强健的好茧。《农桑要旨》说:选取种茧,应使雌茧和雄茧各占一半。在簇上部的多为雄茧,在下部的多为雌茧。陈志弘说:雄茧形状尖细,茧丝紧实,茧较小;雌茧形状圆粗,茧丝厚,茧较大。另外摘下,放在通风凉房中的干净箔上,一个一个地排列成整齐的单层。日数到了以后,蚕蛾自然地会化生出来,且可免受热蒸、掩压、钻延的苦难。这是保持幼蚕先天壮健的首要的事情。蚕蛾中如果有拳翅、秃眉、焦脚、焦尾、熏黄、赤肚、无毛、黑纹、黑身、黑头、最先出的、末后生的,一概拣出不用。只留完全肥而好的,均匀、稀疏地布放在连纸上面。选择高亢明亮风凉的地方,安置蚕箔铺放蚕连,箔下的地面须洒水扫除干净。作蚕连用的纸,以厚纸为最好,薄纸经受不住浸种浴种。《野语》说:蚕连用小灰纸更好。等到蚕蛾产子毕,将蛾移下蚕连,在屋中空闲的角落,树立起一些柴草,将蛾散布在草上。到十八天过后,在西南方的空地上,挖掘土坑,将蛾贮藏入坑中。上面用柴草盖好,然后用土覆埋,以免被虫鸟啄食。因为蚕是对人有功的[益虫],故理当受到这样的爱重。《农桑要旨》说:将蚕蛾分作三坑埋在田地中,能使地在数年以内不生刺芥。

  《士农必用》:养蚕一事的根本,全在于从一开始便要事事谨慎,使不至日后为患。蚕的眠起时间不整齐化一,是因为蚁蚕化生的时间不一致;蚁蚕化生的时间不一致,是因为收取蚕种不得法;所以说:“养蚕一事全在于注意开始。”

  择茧出种者:摘取蚕簇中腰部分东南面的,明亮、光洁又非常厚实的蚕茧。蛾:第一天出的蚕蛾叫做“苗蛾”,不可用。屋中放置柴草,将不用的蛾放在上面。第二天以后出的蛾可以用。每天生出的蛾,各作为一等辈。分别在蚕连上作记录,日后下蚁时各为一等辈。将两天先后相邻的蚕连作为一辈也还可以,如将三天相邻的蚕连作为一辈却不可,这样做会使将来长出的蚕,眠起先后不齐,极为有害。只有另行分开作为一辈饲养才可以。末后出的蛾,叫做“末蛾”,也不能用。蚕连铺在蚕槌上面的箔上,让雌蛾和雄蛾交配。当天可将蚕连提掀三五次,抖去尿液。到午后未时,便可轻轻地将雄蛾摘掉,同苗蛾放在一起。将母蛾均匀地放置在连上,稀稠要适中。有的蚕蛾所下的卵子,呈环状并且累积成堆,这样的蛾与子皆不用。其余的蛾产卵完毕,还应当让在蚕连上继续覆养蚕子三五天。蚕子不经过母蛾的覆养,便生气不足。然后也将母蛾同雄蛾、苗蛾、末蛾放置在一处,过十八天以后掩埋掉。

注释

  ①关于蚕的选种,到了《齐民要术》,方才明确地提出选取种茧。到《农桑辑要》,又进一步提出选蛾、选卵。后代的蚕书还有的要选蚕。现代多采用杂交育种新法。

  ②子不生:这里所说的“子不生”,显然不是由于蚕卵受精不良,因为卵的受精过程,远在此时以后。所谓“子不生”,大概是因为在簇下作蚕的母蚕体弱,所产卵发育不良所致。

  ③罨:覆盖,掩盖。

  ④苫草:盖蚕簇的干稻草、谷草。

  ⑤强梁:强悍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勇于争夺好位置作茧的强健的蚕。殿本作“强良”。

  ⑥陈志弘:不详。本书本卷引“陈志弘云”一条,“陈道弘云”一条,殿本均作“陈志弘云”。两条均在小注的最后,石声汉说:“怀疑是重刻写编时,司农司补入的。”

  ⑦胎教:按:“胎教”是指妇女怀胎后,其思想、视听、言动,必须处处注意,给予胎儿良好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是蚕的“胎教”,当然不涉及思想及行为是否端正等项,主要是说必须保持母蚕健康,使蚕子先天壮健无病。

  ⑧这里所指出的大多是发育不良和有病的蚕蛾。其中也包括最先出茧的蛾,即后文《士农必用》所称的“苗蛾”,和最后出茧的蛾,即后文所谓“末蛾”,也不能作种蛾,以防成蚕眠起不齐。

  ⑨《野语》:本书共引用五条。颇像是书名,也有可能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⑩小灰纸:一种特制的纸。制法不详。

  刺芥:石声汉指为“刺蓟”。按:蓟,菊科,春初出芽,叶与茎多刺,花呈紫色,萼有冠毛,形似眉刷。但谓埋过蚕蛾的田地可以不生刺芥,却不太科学。

  槌:悬置蚕箔的木架。《王祯农书》说:“此南方槃篚有架,犹北方椽箔之有槌也。”意思是说南方将放置蚕槃蚕篚的木架称作“蚕架”,北方则将放置蚕箔的木架称作“蚕槌”,是知“蚕槌”和“蚕架”为同义,只是南北异名罢了。

  未时:古时用十二地支记时,“未时”是午后一点至三点。

推荐古诗: 于阗采花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送柴侍御田园乐七首(采菱渡头风急)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

推荐诗句: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 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牧之地  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